刘勇身着戎装,腰间佩剑,那佩剑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
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眼前的士兵,眼神坚定得像两颗钉子,脸上写满了坚毅。
他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诏书,手指轻轻抚摸着诏书的纸面,能感觉到纸张的粗糙质感,他反复研读,心中豪情万丈。
“兄弟们,圣上已经下旨,扩充我义士军!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考验!”他高声说道,声音洪亮得像洪钟大吕,在营地上空回荡,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云层。
“为了大齐,为了圣上,我们义士军,必将誓死效忠!”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那呼喊声汇聚在一起,如同雷鸣一般。
刘勇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走向营帐。
他摊开地图,手指在地图上滑动,能感觉到地图纸张的纹理。
他仔细研究着地形地貌,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提笔标记,夜已深,他却丝毫没有倦意。
帐外,巡逻士兵的脚步声清晰可闻,那脚步声像是规律的鼓点,更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野兽的低吼,那声音低沉而又充满威慑力,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神秘和紧张。
突然,在士兵们操练时,模拟敌人突然来袭。
一时间,箭雨从四周射来,刘勇眼神瞬间变得犀利无比,他大喝一声:“兄弟们,莫慌!列阵防御!”他的声音镇定而有力,如同定海神针。
士兵们迅速反应,默契地组成防御阵型,盾牌手迅速举起盾牌,组成一道钢铁般的防线,后面的弓箭手弯弓搭箭,准备反击。
刘勇冷静地指挥着,根据敌人的攻击方向不断调整阵型,士兵们紧紧跟随他的指令,有条不紊地应对着危机。
刘勇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酸痛的眼睛,走到帐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冷的夜风。
那夜风像一把把小刀,割着他的脸。
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璀璨夺目,那些星星像是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
“圣上,末将定不负您的期望……”他低声自语,声音如同涓涓细流。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那马蹄声像是急促的鼓点,打破了夜的宁静。
刘勇心中一凛,立刻警觉起来。
“什么人?”他厉声喝道,声音如同出鞘的宝剑。
一个黑影从远处飞驰而来,在营地门口勒住缰绳,翻身下马。
“紧急军情!十万火急!”来人语气焦急,声音都有些变调了,手中高举着一封信函。
夜色如墨,笼罩着整个大齐都城。
在城中一处不起眼的宅院里,烛火摇曳,烛火闪烁不定,映照着几张阴沉的面孔。
那烛光照在脸上,形成一片片阴影,使得他们的脸看起来更加阴森。
这几人,正是朝堂上那些对义士军心怀不满的臣子。
他们围坐在一张木桌旁,桌面上摆着几盏残茶冷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阴谋气息,那气息像是一股腐臭的味道。
“诸位,这义士军的势头越来越盛,若是再不加以遏制,恐怕日后难以控制啊。”说话的是吏部侍郎陈大人,他那双精明的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那光芒像是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的眼睛。
“陈大人所言极是,这义士军来路不明,若让他们坐大,恐怕会威胁到我等的地位。”户部尚书王大人附和道,他那肥胖的脸上充满了焦虑,汗水从他的额头渗出,一滴一滴地落下。
“哼,依我看,这义士军不过是些沽名钓誉之徒,圣上不过是被他们蒙蔽了罢了。”一个身穿灰色官袍的官员冷笑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屑,那不屑的神情像是看到了什么脏东西。
“不可妄言!”陈大人皱了皱眉,打断了他的话,“此事需谨慎对待,不可轻敌。”他顿了顿,目光像审视猎物一样扫过众人,“我已联系了宫中的一些人,他们会尽力打探义士军的消息。同时,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
“陈大人高见!”众人纷纷称赞道,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那笑容像是黑暗中的恶魔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义士军覆灭的场景。
与此同时,皇宫内,李启正襟危坐,目光如炬。
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封封奏折,他仔细地阅读着,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那奏折纸张的翻动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传刘勇觐见。”李启放下手中的奏折,对一旁的福安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那声音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沉闷的雷声。
“奴才遵旨。”福安躬身领命,快步走了出去,他的脚步声急促而又有节奏。
不多时,刘勇身披铠甲,那铠甲在光线的映照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