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史记中的人物名字 > 第24章(第1页)

第24章(第1页)

到了晋鄙军中,信陵君假借魏王的命令要晋鄙解职。晋鄙把两片兵符合在一起,仍然将信将疑。朱亥突然从长袖中取出四十斤重的铁椎,椎杀了晋鄙。信陵君取代了晋鄙,下令道:&ldo;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兄长回去;独生子的,回去赡养父母。&rdo;选精兵八万人,向秦军大营进发。秦军不敢和赵、魏联军接战,解围而去。

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界处迎接信陵君,平原君替信陵君背着箭囊在前领路。赵国的围解了,信陵君再一次名扬天下。

侯嬴呢?这位&ldo;窃符救赵&rdo;大片的总导演,一诺千金,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中的时候,北向吻颈而死。

【个性点评】

名誉和诺言,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士视这两样东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权力和金钱,今天的人们视这两样东西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ldo;刚烈死了。情感死了。正义死了。时代已变,机缘已去。贵比千金的血性死了。&rdo;今天的大片导演,只会破坏环境,败坏人家女演员的清白,最后还死不认账。他们比侯导演惟一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能经常坐飞机出国。

呜呼!夫复何言!

黄石老人:因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几乎是历朝历代的潜规则。汉朝的开国功臣都被刘邦给&ldo;潜规则&rdo;过,下场的悲惨程度和其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下场越悲惨。譬如淮阴侯韩信,才能卓越,战功累累,最后却落了个被夷灭宗族的下场。

然而,汉朝的开国功臣中也有一个例外,此人就是张良。自始至终,张良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吕后的尊敬,以至于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

所有这一切,也许和一个&ldo;莫须有&rdo;的黄石老人有关。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和父亲加在一起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可是等张良长大的时候,却已经没有在韩国做官的可能了,因为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早把韩国给灭掉了。我们可以理解张良心中的愤懑。亡了国的张良决定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最后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制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埋伏在秦始皇巡游必经之地。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断然出手,像掷铅球一样把铁锤掷了出去,可惜仅仅命中了秦始皇的副车。

此后,时代风云变幻,张良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辽阔的大地上,处处记载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他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刘邦称帝后,他四两拨千斤,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彻底安定了人心,将祸患消灭在了萌芽之中。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高度评价他&ldo;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rdo;。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张良的伟大,张良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辅佐刘邦,而在于自保。张良深知&ldo;敌国破,谋臣亡&rdo;,面对争功的同僚,他&ldo;不敢当三万户&rdo;;刘邦对他的任何封赏,他都表现得极为满足;在波诡云谲的刘邦统治晚期,他经常称病杜门不出,行&ldo;道引&rdo;、&ldo;辟谷&rdo;之术;他扬言&ldo;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rdo;,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因此,在汉初&ldo;三杰&rdo;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却始终毫发无损。

至此,该让黄石老人上场了。

张良和黄石老人的相遇如同一场事先策划的传奇故事:在张良籍籍无名的时候,他经常在下邳一座破败的桥上孤独漫步。有一天,应该是傍晚吧,张良无意之中意外地看见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他径直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桥下,挑衅似的对张良说:&ldo;小子,去把鞋捡上来!&rdo;张良有些惊讶,最后还是强压怒火,把鞋子捡了回来。谁知那老者得寸进尺,竟要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了上来,就替他穿上吧。老人把脚伸出来,看着张良乖乖地给自己穿鞋,满足的表情在脸上流露出来,最后老人笑着离去了,把张口结舌的张良落在了桥上。

老人走了半天之后却又突然返回,很突兀地说道:&ldo;你是个好孩子,看你还有些前途。这样吧,五天以后天刚亮时,你来这里见我。&rdo;

五天之后,曙色初现,急匆匆赶到的张良,发现那老者已先行来到,还没站稳,他就听到了那老人的不满:&ldo;没想到你和老人约会居然好意思迟到!&rdo;老人留下一句话之后愤而离去:&ldo;五天以后再来吧!&rdo;

又是五天之后,尽管起了个大早,但张良迟到依旧,老人依然是那句话:&ldo;五天之后再来吧!&rdo;

这次张良学乖了,他不到半夜披星戴月地赶到桥上,如同地下党接头。还好,这次总算早来了一次。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这次终于露出了笑容:&ldo;早就应该这样啊!&rdo;

在暗淡的月光之下,那老人如同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部书:&ldo;这是部奇书,掌握其要领,完全可以当帝王的老师。我料定你十年以后就会有大的发展。小伙子,好自为之吧!&rdo;最后,老人又补充道:&ldo;十三年后,别忘了到济北见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rdo;

从此,张良精研兵法,果然在十年之后找到了用武之地。刘邦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的文弱之躯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在刘邦的心目中无人可以替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