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4年,即后唐同光二年的夏五月己亥日,李存勖在文明殿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册封仪式,册封齐王张全义为太尉。这场仪式庄重而肃穆,彰显了后唐王朝的威严与尊贵。册封礼仪结束后,张全义便前往尚书省接管事务,正式开始了他的新职责。
然而,就在张全义前往尚书省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左谏议大夫窦专并没有按照惯例下阶相迎,这一行为引起了御史的注意,并被弹劾。窦专在得知自己被弹劾后,并没有慌张,而是援引旧有的典章制度为自己辩解。他声称,按照过去的规矩,他并不需要下阶相迎。宰相们在审议此事时,也无法反驳窦专的辩解,最终此事被搁置,没有执行任何处罚。
庚子日,太常卿李燕不幸去世,他的离世让后唐王朝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壬寅日,李存勖任命了两位新的州刺史,他们分别是教坊使陈俊和内园使储德源。陈俊被任命为景州刺史,储德源被任命为宪州刺史。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两人都是后梁时期的伶人,也就是宫廷艺人。
当初,李存勖平定后梁时,陈俊与储德源都是由受宠的伶人周匝推荐的。李存勖在感激周匝的同时,也答应给陈俊和储德源授予郡守之职。然而,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宰相郭崇韬的反对。郭崇韬认为,伶人出身的人不适合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但是,由于请求授予他们官职的伶官很多,李存勖感到有些为难。
于是,李存勖秘密召见了郭崇韬,对他说:“我已经答应给他们授予郡守之职,但多年未兑现,我不好意思见他们二人。你应当委屈一下,按我的意思去办。”郭崇韬虽然心有不甘,但最终还是遵从了李存勖的意愿,于是有了这样的任命。据《清异录》记载,同光帝即位后,仍然保持着过去的习惯,亲自参与演艺活动。皇宫内进献的御用巾裹,名品日新月异,伶人所参与的演艺活动,也传承着其遗留下来的制度。
甲辰日,李存勖又任命了两位节度使。兖州节度使李绍钦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兖州节度使,并进封为开国侯;邠州节度使韩恭被任命为检校太保、邠州节度使,并进封为开国伯。这两位节度使的任命,体现了李存勖对地方军政事务的重视和关心。
丙午日,李存勖再次下诏,任命福建节度使、闽王王审知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福建节度使。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李存勖对王审知的信任和赏识,也加强了后唐王朝与福建地区的联系和合作。
戊申日,李存勖亲临郭崇韬的府邸,这一举动彰显了李存勖对郭崇韬的尊重和赏识。己酉日,李存勖下诏命令全国各地收集并拆除防御城池的器具,不得修浚护城河。这一决定可能是为了减少战争的准备,体现了李存勖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他还任命西都留守、京兆尹张筠为检校太保,充任西都留守,加强了西都的防守和管理。
甲寅日,李存勖又下了一道重要的诏令,任命沧州节度使李绍斌为东北面招讨使,兖州节度使李绍钦为副招讨使,宣徽使李绍宏为招讨都监,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向北进发。原来,当时幽州上报说契丹将要侵犯河朔地区,李存勖为了保卫边疆,于是有此任命。
乙卯日,潞州叛将杨立派遣使者快步送来奏表,请求赦免他的罪行。李存勖在审阅了奏表后,命令枢密副使宋唐玉携带敕书前去招抚杨立,希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归顺后唐王朝。同日,幽州再次上报说,契丹在州东南扎营,形势十分严峻。
丙辰日,渤海国王大撰派遣使者进贡各地的特产,这一举动体现了渤海国与后唐之间的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同日,李存勖还任命了澶州刺史李审益为幽州行军司马、蕃汉内外都知兵马使,加强了幽州的军事力量。
辛酉日,李存勖追赠故泽潞节度使丁会为太师,这一决定体现了李存勖对丁会的敬重和怀念。同时,他还下诏将复州割让给荆南作为属郡,这一举动可能是为了加强荆南地区的实力和管理。
壬戌日,李存勖又任命了权知凤翔军府事、泾州节度使李严为起复云麾将军、右金吾大将军同正,依旧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充任凤翔节度使。这一任命体现了李存勖对李严的信任和重用,也加强了凤翔地区的军事和行政管理。
乙丑日,李存勖再次下诏,任命权知归义军留后曹义金为归义军节度使、沙州刺史、检校司空。这一任命加强了归义军地区的实力和管理,也体现了李存勖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和关心。
丙寅日,李嗣源上奏说已经收复潞州,这一消息让李存勖大喜过望。同日,幽州再次上报说,新授任的宣武军节度使李存审去世。这一消息让李存勖深感痛惜和惋惜,他立即下令相关部门处理李存审的后事,并给予其家属适当的抚恤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