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饰服之旅的第一千五百八十天,清晨的雾气仍未完全消散,朦胧地笼罩着大地。小陈早早地起床,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他坐在驾驶座上,系好安全带,准备迎接今天的第一位乘客。突然,他的手机在驾驶座旁震动了起来。他迅速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顺风车平台的新订单信息。
订单的目的地是A城,距离这里有350公里的路程。小陈看了一眼车载导航,蓝色的光带在仪表盘上流淌,宛如一条永不褪色的河流,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是一段不短的旅程,但他并不觉得疲惫。相反,他对这次行程充满了期待,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乘客,又会有怎样的故事等待着他去经历。
上午八点,小陈在小区门口接到了两位乘客。穿浅灰色卫衣的是客人A,大学生模样,背包拉链上挂着米兔挂件;穿深色夹克的客人b拎着公文包,镜片后目光沉稳。引擎启动时,车载系统自动播报:“当前路况良好,建议开启Acc自适应巡航。”小陈随手关掉提示音,方向盘在掌心磨出的老茧微微发烫。
“师傅平时不用智能驾驶吗?”客人A的声音带着好奇,他的目光落在驾驶座上的小陈身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挂在背包上的米兔挂件。
小陈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的眼神温和而友善,透露出一种对客人A问题的理解和耐心。然后,他抬起右手,用指节轻轻敲了敲方向盘,发出清脆的声响。敲方向盘:“习惯自己开。上个月听说安城铜城阳高速的事了吧?三个女大学生开米车,撞上隔离带后车门打不开……”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高速公路的反光护栏在车窗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客人b推了推眼镜,从公文包里拿出平板电脑:“我查过事故报告。那辆是米车初代标准版,事发时开启NoA导航辅助,检测到施工路障后减速到80kmh,但驾驶员介入时方向盘转向系统有0。3秒延迟——”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更关键的是,碰撞后电池包短路引发爆燃,车门电子锁因电路故障失效。”
车载时钟的指针跳动着,跳过了10:00这个时间节点。小陈驾驶着车辆,平稳地驶入了高速公路。
车窗外,阳光灿烂,道路两旁的景色飞速掠过。远处,一块醒目的施工警示牌在阳光下闪烁着,提醒着过往的车辆注意安全。小陈的目光被那块警示牌吸引住了,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方向盘,仿佛要避开某种看不见的危险。
警示牌上的黄色警示灯不停地闪烁着,像是在向小陈发出警告。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些,原本放松的神经也开始紧绷起来。尽管他知道这只是一块普通的施工警示牌,但那种莫名的紧张感却始终萦绕在心头。
小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段正常的高速公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然而,当他再次看向那块警示牌时,那种不安的感觉却愈发强烈起来。
“手机厂商造汽车,这可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跨界冒险啊!”客人A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尖锐和质疑,仿佛对这种尝试充满了怀疑。
他继续说道:“我有个同学,对米车赞不绝口,尤其是它的语音交互功能,说是好得就像一个会开车的Siri。”客人A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不屑,“但是,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当真正遇到危险时,Siri能帮你砸开车窗吗?”
他的问题如同一把利剑,直插要害,让人不禁思考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毕竟,在紧急情况下,人们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语音助手。
客人b调出一份企业声明截图:“米公司回应说‘已优化紧急解锁逻辑’,但用户质疑事故前未收到足够预警。其实智能驾驶的核心矛盾就在这里——系统认为‘驾驶员需随时接管’,但人类的反应速度永远追不上算法。”他指了指车载屏幕上的“NoA激活中”图标,“上次发生的那起事故令人印象深刻。当时,车辆正以惊人的速度行驶,高达116千米每小时。就在这时,车辆的传感器突然检测到前方有一个路障。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车辆的自动控制系统迅速做出反应,开始减速。
然而,尽管车辆已经尽力减速,但当速度降至97千米每小时时,驾驶员突然接管了车辆的控制权。也许是因为驾驶员对情况的判断出现了偏差,或者是其他原因,最终车辆还是没能避免与水泥桩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工程师们对车辆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车辆在整个过程中的处理是“符合行业标准的极限处理”。这意味着车辆的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在规定的范围内尽了最大努力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个所谓的“极限”却意味着生死攸关的时刻。当车辆处于如此高速行驶的状态下,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对于那些依赖车辆安全性能的人们来说,他们所期望的不仅仅是符合标准,而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小陈突然想起去年哪天,在结冰路面上目睹的连环追尾。某辆号称“全场景自动泊车”的电动车,在打滑时突然失去动力。他摇摇头:“我带过一个开网约车的兄弟,说现在平台都鼓励用智能驾驶省电。但方向盘在自己手里,心里才踏实。那些女大学生……”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喉咙被什么东西紧紧扼住了一般,“听说最小的才20岁,刚刚拿到驾照不过短短三个月而已。也许,她们真的天真地认为车子能够自己行驶吧。”
话题像车窗外的风,在智能驾驶的边界来回游荡。客人A掏出手机,翻出米车社区的评论:“你看,现在社会上对于智能驾驶的看法真是众说纷纭啊!有人觉得智能驾驶就是给那些懒人准备的,他们完全依赖科技,自己都不用动手开车了。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传统车企太过保守,不愿意积极采用新技术,这简直就是在害用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