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老爷并未忘记自己凡间的身份,军令如山倒,岂能耽搁,当即接令,回家就收拾行装,旗牌官推着自行车紧走几步,潇洒的撩腿上车,忽然感觉车子蹬不动,回头看去,是一个胖老头拉着车后座。
“老丈,你想弄啥?”旗牌官问道。
胖老头伸手过来,袖子里藏着几张大宋宝钞,旗牌官不敢接,受贿是要被罚的,老头说这不算行贿,是买喜糖的钱,俺家姑爷要结婚。
旗牌官说你等会,有点乱,不应该是嫁女么,怎么是姑爷结婚,话不该这么表达啊。
胖老头一句话就指点了迷津:“我家姑爷就是城隍马老太爷,小姨子嫁姐夫,可懂,刚定的亲。”
旗牌官是个过来人,秒懂,再看看大宋宝钞的面额,还是不敢收,便笑道:“老丈,我懂,君子成人之美,我回去自然会禀告上官,给城隍留几天时间成婚播种。”
胖老头千恩万谢,笑眯眯的回去了,他想的长远,男人一出差就天高皇帝远,不给他留点惦记可不行,如果不赶紧把生米煮成熟饭,保不齐姑爷就不回来了,或者说回来就带着另一套班子了。
旗牌官回去果然报告了此事,一层层报上去,一直到刘骁这里,白龙王寻思这是喜事啊,最近就需要不断的喜事来刺激民众,当即批了马玉昆七天假期,另外请官家赐婚。
这下规格就上来了,马玉昆感激涕零,皇上口谕当天下来,代家当天办喜事,当晚就洞房花烛了。
这七日,白龙军并没有继续北上,而是在楚州盘桓驻留,派出使者,传檄而定,同时一纸圣旨秘密将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召到了楚州。
从扬州到楚州的距离不算远,李庭芝接到圣旨后当即倾巢出动,率领所辖兵马北上,浩浩荡荡抵达楚州,大军驻扎城外,与俘虏营并列,那两万元军俘虏正在做甄别,青壮年编入军队,年老体弱者裁撤遣返,犯有战争罪行者以及桀骜不驯者,押往上海,装船发往北非充军。
楚州成了行在,州衙成了行宫,李庭芝在城外屯兵,只带了副帅姜才和十余名随从进城面圣,一行人骑马缓行,看到路边一群俘虏正在干活,掩埋战争留下的尸体,拓宽道路,用石墩子将土夯实,再铺上一层碎石子,这样下雨天也不会泥泞不堪。
杨琏真迦被踩烂又暴晒了数日的尸体和其他阵亡者一起被抛进土坑,埋上浅浅一层土,来年这里的草木一定会非常茂盛。
如果不打仗该多好,李庭芝感慨一声,催马进城,心里略有忐忑,这是他第一次面圣,也是第一次和白龙王打照面,官家好应付,白龙王就不好说了,李庭芝预备了几套说辞和应对方案,能想到的全都预判到了。
行军打仗的人最喜欢观察别人带的兵,李庭芝留意城门口执勤的白龙军,身材高大,腰杆笔直,顿生羡慕之心,两淮也出强兵,姜才带领的部队也很强,但是比之白龙军,缺少的是眼神的傲气,傲而不骄,那不是用高昂的军饷和精良的装备堆砌起来的傲气,而是胜仗打出来的傲气。
一行人来到行宫前,只见一个身量甚伟的白袍汉子站在门前,见李庭芝驾到,快步上前牵住缰绳,热情道:“老李你可到了。”
这熟络劲儿有点让李庭芝接受不了,他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是儒将,见朋友都是称呼对方表字的,哪有喊老李的,简直如同市井之人,但他也知道,敢这么干的只能是白龙王。
李庭芝赶紧下马行礼:“太师,不敢当。”
刘骁说:“你就是那个喜欢拆人信的李庭芝。”
李庭芝笑道:“你就是那个喜欢收义子的刘白龙。”
两人相视大笑,李庭芝向他介绍姜才,姜才是妥妥的武人,对刘骁的做派倒是很能接受,和这样直脾气的人相处会很融洽。
刘骁带着二人进了行宫,一边走一边解释,事情太多,不然我就出城三十里去迎接你们了,我看咱们也别寒暄客气了,直接进入正题,当着官家的面把接下来的事情理清楚。
李庭芝满口答应,不知道对方葫芦里什么药,且走且看吧。
州衙的后堂被布置成了议事堂,刘骁手下众将已经坐好,官家坐上首,李庭芝和姜才大礼参拜,官家说平身,赐座。
二人落座,奉茶,然后会议开始,刘骁主持。
刘骁说:“这次请老李过来,就是想把北伐主帅让给你当。”
李庭芝颇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