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舟登岸,孟九成换乘战马,在亲卫的保护下返回莱州。
尽管孟九成喜欢烟台,但那时候烟台连个名都没有,更没有城池。历史上,直到明朝,为预防倭寇,才在今烟台山设狼烟墩台。
虽然建港筑城的工作已经开始,但要完工,至少还需要数月之久。
一路无话,孟九成进入莱州,回到府上,杨妙真已经得到通报,带人在府门口迎候。
入府更衣洗漱,杨妙真便又劝谏道:“孟郎一身系数州军民之安危,日后可不要再轻易入海。”
“娘子所言极是,极是。”孟九成笑着答应,却明显有敷衍之意。
杨妙真有些无奈,可也不再絮叨,开口说道:“季先从宋地而回,还带着刘佑的书信,都等你两天了。”
“宋室那边有消息了?”孟九成沉吟了一下,不知会是什么结果,开口说道:“派人召他来见,我想早知道结果。”
杨妙真叫人去召季先,回身说道:“宋室偏安,不思进取,恐不是长久依靠。孟郎的心思奴家明白,但也要多加小心,切莫因小失大。”
孟九成知道杨妙真素来对南宋没有好印象,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不想受谁的约束,总想着自立为王、自由自在。
“娘子放心,我可不会被什么官位爵禄所诱惑。”孟九成笑着拍拍妻子的手臂,说道:“可我们还不够强大,在宋、蒙、金三家之中,总要找个名义上的依靠。如果太过独立,恐怕会众敌环伺,不得安生啦!”
杨妙真点了点头,说道:“孟郎的眼光,奴家是佩服的,这话也说得多余,可不说还是有些担心。”
“你我夫妻,哪里有什么多余的话。”孟九成拉过妻子的手,抚摸着,说道:“就该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说好说坏,谁还能计较不成?”
杨妙真抿嘴微笑,轻轻抽回手,说道:“季先怕是快到了,奴家且去后面,安排些酒菜,给孟郎接风洗尘。”
“与我一起召见他,又有何妨?”孟九成想挽留,杨妙真却不依,转身去了。
孟九成喝着茶水,随手翻看桌案上的文书,有几张竟是杨妙真写的,文字大有进步。
另几份文件孟九成也看过,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有一封李思温的书信,稍微提起了他的兴趣。
对于仆散安贞攻打刘二祖,孟九成除了给予武器物资方面的支援外,并没有出兵相助。
一来是青州有黄掴阿鲁答和张林合军防守,红巾军物资不足,还要消化新占地区,难以再度发动;其次是刘二祖并没有邀红巾军助战,孟九成悍然率兵进入人家的地盘,是十分不妥的。
显然,刘二祖在开战之初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调集了彭义斌、石硅、时青、郝定等各路义军,在兵力上确实远胜金军。
同时,有孟九成支援的武器,又有巨蒙四堌、马耳山、大沫堌等易守难攻的根据,刘二祖觉得能抵挡金军也不足为奇。
这封写在月前的信,李思温透露了刘二祖所部的备战情况,看口气,也不认为会败。
当然,李思温更不会在普通的问候信中说什么敏感的事情。
孟九成看过书信后,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觉得刘二祖倒也未必会败。毕竟历史已经改变,刘二祖所部的义军已经有所变化。
其实,刘二祖胜败如何,对红巾军的影响不大。隔着沂蒙山地,金军又没有持久作战的物资,趁胜再攻红巾军的可能性很小。
况且,还是那个老问题,斩草不能除根。
刘二祖败了,霍仪又举起大旗,似乎倒是更壮大了。
而霍仪败亡后,郝定又冒了出来,攻城掠地,甚至还称帝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孟九成突然想到了一句诗,还真是恰如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