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上,对于它所需的价值观点、游戏规则、娱乐方式,作为作家,王朔渐渐摸索、觉悟到了。向着他们缴械、投降,为人服务,逗他们笑,让他们爱。
这就是王朔作为“商家”和作家,都能“双赢”的秘诀。
对这类“作家”,王朔有过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他的经验谈:
“如果一个人吃饱了饭没事干,他怎么消磨时间最好?”
“睡觉。”
“睡过了呢?已经睡得不能再睡了呢?”
“他有没有别的本事?”
“没有,一概没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他是不是很有追求?”
“追求得一塌糊涂。”
“他认多少字?”
“加上错别字有那么三五千吧。”
“那就当作家吧。既然他什么也干不了又不甘混同于一般百姓。”
“也只好这样了。”
“那就当吧。”
“当吧。”
“如果一个人两手攥空拳,无才无势无德无貌,他怎么才能一夜之间小家乍富、平步青云,摇身一变什么的……”
“去偷、去抢,去倒腾国家、嫁大款什么的。”
“既没偷抢的胆儿,又没作生意的手腕,还阳痿。”
“脸厚不厚?心黑不黑?”
“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那就当作家,他这条件简直就是个天生的作家坯子。”
“那你还犹豫什么?”
“不犹豫了,下决心了,干!蒙谁不是蒙?”这虽属一段调侃,显示了作者对身周某些所谓“作家”的洞识与不屑一顾,但也显出了王朔本人,被“逼上梁山”“逼良为娼”后微妙的、作家们通有的自得自足心情,还多少透露出一点无奈与怅恨。
说这句话时,他像是无意的,这话和他又像毫不相干,然而他的出口伤人,无疑也是一种暴露。
像畜生一样活得比人带劲
王朔自己在文章里声称要叛逆,要与传统决裂,后来不认帐,将别人对他的这些指责,说成是好笑的、猎奇的、“完全不真实”的。实在挡不过,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顶了这个“恶名”,任媒体“煽起来再说”,让“那些没看过我小说的人看了介绍文章,会产生一种心理,这人怎么这么坏啊,找本小说来看看”,玷污了自己的形象,只要继续写,形象就能得到修正。这好比男女恋爱,“我要告诉你我是一个坏人。接触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我不那么坏,,你会自觉地找我的优点。我要一上来就吹我怎么怎么好,你会向相反的方向找例子”。
可爱的王朔,他在这儿再一次摆出了商人的精明。
他坦白:“这都是北京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下自保同时又能吃得开”。
他的青春又是在严酷的军营、商场里泡过来的,正值他性格、智慧成型期,这样的生活,进一步强化了他的机心和应变能力。
金庸在《鹿鼎记》里就曾提到,妓院、皇宫是天下最虚伪、最奸诈的所在,处身其中的人机巧狡狯,远大于常人。韦小宝是一例。
为什么呢?
原来这两处等级严厉,老鸨、皇帝当家,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人无安全、稳定感,打交道、做交易的是些不相识者,彼此假情假意,宰对方是为保存自己,良心可以不为之而动。
其实,官场、商场、军营等处所,都充满了类似的计谋与韬略,生于其中的人,都有点像韦小宝。韦小宝的典型性何其广啊!
在这方面,王朔倒很像韦小宝,虽然他坚信金庸扯蛋,说这不是中国人的真实形象,是子虚乌有,金庸玷污了我们的形象。
王朔是从这里出道起家了,对厚颜无耻、尔诈我虞、勾心斗角,他起码已不陌生。
在我看,王朔这样活才叫累呢!这舍得,为一点既得利益,连自家“人格”
“尊严”都堂而皇之拿出来做文章,哗众取宠!难怪他要说自己是“卖”的——妓女卖身,他卖魂!所有的历史都告诉我们,算计太狠、丧失尊严的人,都不是一流境界的人,也不可能达到一流境界!
王朔亏就亏在他的这种小聪明,他的自以为是,他的某种程度上的因无知而无畏,所以我才说,这人只实现了自己天才的一半,是半个天才、残缺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