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中国历代大儒名单 > 第205章(第1页)

第205章(第1页)

的认识。由于这种方法十分复杂繁难,必须下最大功夫才能达到目的,因此陆九渊

觉得它大支离烦琐,按照他的&ldo;心即理&rdo;观点,他主张求理不必向外用功,只须

&ldo;自存本心&rdo;,&ldo;保吾心之良&rdo;,就可以达到对&ldo;理&rdo;的把握。

从哲学观点上讲,朱、陆两家是南宋时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

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朱陆二人的辩论方式,主要

是通过书信的往来进行交锋,然而鹅湖之会却是一次例外。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

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

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ldo;为学之方&rdo;。这便是我国学术史上有名的&ldo;鹅湖之

会&rdo;。

会议开始,陆九龄首先发难,作诗表明观点:

孩提知爱长知亲,古圣相传只是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蓁塞,著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朋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

朱熹听了一半,就对吕祖谦说:&ldo;子寿(陆九龄字)早已上子静(陆九渊字)

船了也。&rdo;辩论开始,陆九渊再用一诗和陆九龄以表白自己的观点:

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大华岑。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沉浮。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辩只今。

陆氏兄弟把他们的为学之方标榜为&ldo;易简功夫&rdo;,而讥笑朱熹的治学之道是

&ldo;支离事业&rdo;。陆学是从&ldo;心即理&rdo;的宗旨出发,认为朱熹的&ldo;泛观博览&rdo;和&ldo;即

物穷理&rdo;的认识途径是支离烦琐,不切实用,因而主张&ldo;切已自反&rdo;,&ldo;发明本心&rdo;,

这就是他们的&ldo;易简功夫&rdo;。实际是一种直觉主义认识方法。

朱熹听了陆氏兄弟的诗,很不高兴。会议进行了三天,双方各持己见,最后只

好不欢而散。事后,朱熹批评陆九渊说:&ldo;子静之学,只管说一个心……若认得一

个心了,方法流出,更都无许多事……所以不怕天,不怕地,一向胡叫胡喊……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