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ldo;备人君之轨范焉。&rdo;《大学衍义》也为后世帝王所重视,元武宗说:&ldo;治天下,
此一书足矣&rdo;,明太祖&ldo;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宋濂举《大学行义》,乃命大
书揭之殿两壁。(《明史&iddot;宋濂传)由此可见真德秀理学思想通过《大学行义》发
表之后,其影响力之大。
真德秀的理学思想虽然十分丰富,但他上继程朱,不越其轨,以下仅就其特色
略加论述。
(一)&ldo;德性天与&rdo;和&ldo;顺天应人&rdo;思想
真德秀认为,人与动物不同,其形体和秉性都是天地之所赋,但人之所以为人,
其与禽兽之根本区别,在于他们不但在形体上有别于禽兽,更具有仁、义、礼、智
的特性。他说:
自吾一身以至于万事万物皆各各有道理,须要逐渐研究。且如此一身是从何来,
须是知天地赋我以此形,与我以此性。形既与禽兽不同,性亦与禽兽绝异。何谓性?
仁义礼智也。惟其有此者,所以才方名为人。我便当力行此五者,以不负天之所与。
(《文集》卷26《问格物致知》)
在这里,真德秀把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意识说或是上天所赋,与生具有的先验
的德性。按照辨证唯物论观点,实际上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不过是人类物质生产活
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定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为了证明仁
义礼智这些伦理道德的合理性,真德秀才提出了&ldo;人性天赋&rdo;的观点,这一方面固
然是为了在思想意识上规范士民,使其言行不逾封建礼教之规矩,同时也用之来约
束最高统治者违背义理的行为,因此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他说:&ldo;仁义礼
智之性,恻隐、辞让、羞恶、是非之情,耳目界口、四肢百骸之为用,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之为伦,何莫而非天也。&rdo;(同上书卷24,《明道先生书堂记》)在真
德秀看来,仁义礼智等德性和鼻口四肢百骸的作用,以及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都是上天所规定并赋予人类的。总而言之,人类社会的轨范
和秩序都是上天安排的,因此,人类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遵守和执行。
基于上述理论,真德秀认为,包括所有的人,皇帝也不例外,都必须严格遵守
和服从天命。人所共知,在封建社会中,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都是不受法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