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建立自我的主体性,无以养得&ldo;此心中和&rdo;。王守仁的这些教
育论观点,虽然是以经验主义出发的,但也应当视为他在教育过程中对认知活动的
正确总结,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阳明心学是明代儒学革新的产物,它在形式上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框架,重
新建立了以&ldo;心即理&rdo;、&ldo;知行合一&rdo;、&ldo;致良知&rdo;等为基本范畴的心学思想体系,
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改造和革新了宋明理学,并在内容上高扬人的价值与地位,强
调了道德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由此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影响甚为
广泛而深远:就时间而言,从明代中后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就学科而言,涉及到
政治、教育、学术、思想、文艺等领域;就地域而言,除了中国之外,还波及到世
界,即如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而本世纪以来其影响又逐渐深入到美国和欧洲,
王守仁著作的翻译本不断增多,其学说思想的研究日渐形成风气。可见,阳明心学
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何尊沛撰)
主要参考书
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2.余重用《阳明先生传纂》
3.黄宗勇《明儒学实》
4.张廷玉《明史》
5.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下卷(一)
6.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7.张岂之主编《中国儒学思想史》明代部分
8.毕诚《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
9.方尔加《王阳明心学研究》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理学殿军刘宗周
(1578‐1645)
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
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很大。清
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
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山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