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炼问得很有条理:&ldo;孟小姐,我有三个问题。第一是,这首山胆的偈子,流传下来的时候,是只是偈子呢,还是有详细的解释备注?&rdo;
孟千姿想了想:&ldo;只是偈子。&rdo;
江炼点头:&ldo;那你们为什么还没下崖时,就对什么瞳滴油啊、舌乱走啊,了解得那么清楚?&rdo;
这不是废话么,孟千姿说:&ldo;我段太婆下来过啊。&rdo;
江炼笑:&ldo;好,是段太婆说的。&rdo;
他话锋一转:&ldo;第二个问题,你是山鬼王座,可以开九重山,山胆这么珍贵,悬在第三重山,你觉不觉得太浅了?说真实的想法就好。&rdo;
孟千姿迟疑了会:&ldo;确实是有一点,但并非不合理:这里的防护一层嵌套一层,已经很森严了,剖山又是件很难的事,放在第三重还是第五重,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放在保险柜靠门还是靠里的区别,而且山鬼的位次,很多时候会悬空、接不上,比如我,我接任之前,王座就悬空了三十多年‐‐你悬得太深,反而会导致某段时间,无人可以剖胆。&rdo;
江炼只静静听着,并不作评论,听完了,话题又是一转:&ldo;第三个问题。&rdo;
&ldo;现在我要夸一个女人漂亮,你听听我的描述是不是合理。&rdo;
孟千姿有点懵:夸一个女人漂亮?前两问还多少算得上扣题,这第三个,也离题太远了吧。
江炼沉吟了一下:&ldo;她有一双温柔的眼睛,一个小巧挺秀的鼻子,嘴唇很美,红润饱满。&rdo;
说完了,看孟千姿:&ldo;这描述合理吗?&rdo;
孟千姿还没回过神来,神棍冒出一句:&ldo;词藻太贫乏了,小学生作文水平。&rdo;
江炼啼笑皆非,又懒得跟他争执,只是看孟千姿,等她回答。
孟千姿的写作水平大概也跟他在伯仲之间,觉得这描述虽然有点干巴,但不至于是病句:&ldo;没什么问题啊。&rdo;
&ldo;好,那如果这么说呢:她有一双温柔的眼睛,一个小巧挺秀的鼻子,身材玲珑有致,嘴唇很美,红润饱满。&rdo;
孟千姿皱眉:&ldo;这就不太对了吧,明明是在说脸,突然插了一句写身材的,有点别扭。&rdo;
江炼等的就是她这句:&ldo;好,我问完了。下面,我说一下我的看法。&rdo;
&ldo;这个山胆,可能是有问题,但这不代表这儿没有真的山胆,段太婆当年,应该并没有见到真正的山胆。&rdo;
++++
江炼这话,虽然也暗示山胆是伪,但比起神棍那一番直白粗暴的嚷嚷,可算是委婉多了,孟千姿不觉就往他身侧倾了倾:&ldo;为什么?&rdo;
神棍也瞪大了眼睛。
江炼说:&ldo;你们山鬼,大概太熟悉这偈子了,当金科玉律来听,从来也没想过去怀疑吧。但我是个外人,是旁观者,从一开始,我就隐隐觉得,这偈子有点古怪。&rdo;
&ldo;不过当时没往深处想,及至神棍说它是假的,才又提醒了我。&rdo;
&ldo;&lso;美人头,百花羞&rso;,确实是挺精妙,也合理。但你们都已经说到&lso;头&rso;了,第三句,&lso;瞳滴油&rso;,绕哪去了?&rdo;
他伸手指了指上方:&ldo;直接窜到崖顶的藤盖上去了,没错,从下头看,那藤盖确实挺像个眼睛,因为昼夜温差,露水和木汁藤液混合,也的确会滴下油乎乎的东西来‐‐但你不觉得,这个&lso;瞳滴油&rso;,就如同写文章时正描述着女人的脸、突然切换到了身材上那么突兀吗?&rdo;
神棍恍然,一拍大腿:&ldo;没错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呢!&rdo;
江炼继续说:&ldo;下一句,&lso;舌乱走&rso;,又绕到了峰头的水流上,但说实在的,毫无价值。一首暗示了路线的合格偈子,应该没有废话,层层推进,每一句都有实在意义‐‐&lso;美人头,百花羞&rso;这句是及格的,因为它在众多石峰中,指明了悬胆所在,但&lso;瞳滴油,舌乱走&rso;指引了你什么呢?&rdo;
&ldo;所以我才会问你,当年流传下的这首偈子,有没有详细的解释。现在看来,只有两个可能,要么这首偈子是胡编乱造的,要么……段太婆当时,根本没有找到真正的&lso;瞳滴油&rso;和&lso;舌乱走&rso;。&rdo;
说到这儿,他笑了笑:&ldo;但这也不能怪她,她念着这首偈子下来,下意识地就去找对得上的地方,看到差不多符合的,难免先入为主‐‐又或者,现在的&lso;瞳滴油&rso;和&lso;舌乱走&rso;,就是山鬼祖宗布下的疑阵,用意就在于把人引入歧途,换言之,山鬼祖宗,也不是很想让人动山胆,连对自己的后人,都作了隐瞒。&rdo;
孟千姿听得几乎恍惚了。
没错,这个反驳相当有力:现在她们理解的&ldo;瞳滴油&rdo;和&ldo;舌乱走&rdo;,根本是两句写景的废话,毫无指引意义‐‐一首暗藏了路线的偈子,应该字字玄机,怎么会插入这么无关紧要的内容呢?
她喃喃:&ldo;我段太婆……真是好可惜啊,只差了一步,她其实察觉了一些的,她说过这偈子是胡说八道、牵强附会,但是……&rdo;
但是段太婆再传奇,终究是凡人而非神人。
孟千姿记得大嬢嬢说过,段文希对许多山谱都作了更新和注解,认为古早时候,人的见识少,对很多现象夸大其词,需要以正视听,也许正是这种偏见和自负,使得她即便察觉到了不妥也未作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