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斤觉得打得还不过瘾,请求继续增援一鼓作气灭掉胡夏,拓拔焘见奚斤公然违抗命令,感到很不痛快,只拨给他一万军队,三千匹战马去追击,另派御史大夫安颉去当监军。(其实就是看看是不是要造反)奚斤和赫连昌在安定对峙,安定和平城的路途遥远,后勤供应都要通过长安来周转,(安定到统万城的交通线还没好)北魏军粮食一直跟不上,只好以杀马为生,骑兵都改行当了步兵。奚斤就叫丘堆以抢劫百姓为生,赫连昌也经常袭击丘堆的抢劫队伍,顺便杀杀老百姓,丘堆掠夺的粮食经常落到赫连昌手里。由于北魏军经常饿肚子,奚斤就叫士兵少运动,在地上躺着节省体力,赫连昌越抢越大胆,最后竟跑到安定城下抢夺居民的粮食和牲畜,奚斤就干看着没一点脾气。
监军安颉对奚斤的政策很不满:&ldo;大人在陛下面前自请灭夏,现在反而要被夏国所灭,就算不被赫连昌所灭,也会得到军法处罚,你们就没有一点想法吗?&rdo;
奚斤回答说:&ldo;如今士兵都没有马,骑兵都没受过步战训练,却要用他们来对付胡夏训练有素的骑兵,这没有胜利的道理。必须等平城的援军来了才能开战。&rdo;
安颉大怒,说道:&ldo;如今赫连昌都打到眼皮底下来了!我军没有粮食,不打仗的话第二天都活不下去了,援军明天能到吗?现在把武将的坐骑收集一下,可以凑出二百匹战马,都是优良马种。我愿意自请死士出战,就算不能消灭他们,打击一下敌人的锐气也是好的。而且赫连昌有勇无谋,经常出阵到城下挑战,我们的士兵都认识他,运气好的话,说不定真抓住他呢。&rdo;
第二天,胡夏军又耀武扬威地来到安定城下挑战。城上观看的北魏士兵个个怒不可遏。安颉就精选二百骑兵出来应战。双方刚排好阵势,突然暴风骤起,刮起漫天地尘土,白天马上被刮得如同黑夜。北魏骑兵都认识赫连昌,一拥而上过去就揍,赫连昌见势不妙掉头就跑。一下就&ldo;马有失蹄&rdo;,被北魏军活捉。(安颉这回真的撞了大运。通鉴对这段描写的很简练,前后文联系起来看就觉得很有意思。赫连昌有一半他老子的本事也不会这么惨了:会天大风,扬尘,昼昏,夏主急走,军士识其貌,争赴之。颉追之,夏主马蹶而坠,遂擒之。)赫连昌被送到平城,由于赫连昌相貌英俊,身材健美,拓拔焘对他很有好感,封他当自己的随从。经常和他一齐出去打猎,甚至两人结伴进入深山探险。大臣们颇有异议,拓拔焘说:&ldo;天命属我,害怕什么?&rdo;从来不防备他。(拓拔焘本身就是个勇士,打仗的时候都是冲锋在前,左右护卫死掉了马上就有提补,拓拔焘的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因此手下对他相当敬畏,各个拼命。拓拔焘和其他人比起来还有个好处就是性格简朴,吃饭穿衣和常人一样。大臣们建议他大修宫殿,增强平城的防御,拓拔焘说:&ldo;古人有言说&lso;在德不在险。&rso;赫连勃勃的统万城比钢铁还要坚固,不也是在朕的手里吗?如今天下未定,民生疾苦,正需要珍惜民力,大兴土木都是前朝灭亡之道埃&rdo;用钱也是这样。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国库是国家的根本,不能轻易动用。但赏赐军功却毫不吝啬,都是有战死或立战功的人,亲戚族人从来没有开口重赏的。拓拔焘用人也很知才善用,很多大将都是从士兵层里提拔上来的,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不论门第,赏不遗贱,罚不避贵。和注重门第出身的南朝士族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唯一不足的是性格过于轻率,经常动了刀才会后悔,后来崔浩就因为这个倒了霉。)赫连定听说皇帝被俘,只好带领数万残部撤退到了平凉(今甘肃华亭)称帝。奚斤却认为自己是元帅而赫连昌被手下抓走了,心里非常憋气,就丢下辎重带着三天的粮食杀向平凉追击老对手赫连定。从安定到平凉有两条路,一条沿河而去,另一条要翻越当年苻登被杀的马毛山。这时胡夏军正准备继续向西逃跑,有些逃亡的魏兵向赫连定投降,说魏军走山路追来只带了三天的粮食,没有带水。赫连定就分兵堵截奚斤,魏军没水喝,六七千人干渴而死,奚斤也被赫连定活捉。
在安定的丘堆把守着奚斤留下的辎重,听说奚斤战败,丢弃辎重逃到长安,胡夏军活捉奚斤后反而回头追杀丘堆,丘堆不能抵敌,放弃长安逃跑,长安再次落到胡夏手中。拓拔焘大怒,派安颉处死丘堆,(太仓促了吧)接替奚斤的职务,防御胡夏的进攻。
关中形势突然变化,拓拔焘的六大臣被俘一个,被杀一个,长安也丢了,这种局面让所有参与者都没有想到。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赫连定收复关中后,又派使者向拓拔焘求和,拓拔焘反而欣然接受。原来柔然族听说北魏和胡夏连年交兵,有心一雪当年被逐之耻,发兵进犯北魏。拓拔焘决心亲征柔然,这一次却遭到大臣张渊的反对。张渊小时候曾作为民众代表上书阻止苻坚南征,苻坚不听从而战败。张渊就成为神童,一向以擅长辩论著称。后来担任胡夏大臣,被拓拔焘俘虏,又当上了北魏的大臣。
张渊先对拓拔焘说:&ldo;蠕蠕国远在漠北,是荒芜人烟的地方,这种领土就算得到了也无法耕种,这里的人民归顺了也不好控制。何必要劳动军队讨伐呢?&rdo;
崔浩说:&ldo;张渊的见解是汉朝的老话,放到今天不见得就合乎时宜。蠕蠕本来是我们的臣民,忽然背叛,如今杀掉主犯,归化我民,没什么不妥的。别人都说你张渊是神童,明白世间兴亡的道理。那么当年你在统万城当官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国家将亡的征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