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
农民战争的第三个中心地区是图林根和萨克森。这里是宗教改革发源地,也是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的主要活动地区。1525年3月17日米尔豪森的平民集团和市民推翻城市贵族议会,选出实际上由闵采尔领导的&ldo;永久议会&rdo;。1525年4月底,德意志的封建诸侯拼凑了一支军队前去镇压。闵采尔亲自组织了一支8000人的农民武装迎敌。但由于缺乏武器和训练,闵采尔本人也缺乏军事斗争经验,未能抵挡住诸侯军队的进攻。5月16日,农民军被击溃,3000多起义者惨遭杀害,闵采尔受伤被俘,同年5月27日被杀害。上述三个中心地区农民起义的失败基本上宣告了德意志农民战争陷入低潮。此后蒂罗尔茨堡地区农民继续战斗,坚持到1526年7月。农民战争最后
失败。
在这场战争中,10万以上农民被杀,德意志各地区的农民重又陷入大小封建主的奴役之下。在城市,市民反对派受压制,城市特权被剥夺,城市贵族的统治得以恢复,这使德意志工商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从农民战争失败中捞到最大好处的是封建诸侯。他们夺取了天主教会的
财产,获得了更多的封建特权,加强了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
但这场农民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对德意志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节三十年战争和普鲁士王国的兴起三十年战争对德意志的影响
农民战争失败后,宗教改革运动蜕化为新教与旧教的纠纷,信奉新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
1608年,以普法尔茨选侯为首建立了新教联盟,追随者有黑森和帝国一些城市,并得到丹麦、瑞典、法国、英国及俄国的支持。1609年,巴伐利亚公爵发起组织了天主教联盟,参加的有德意志的天主教诸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重振帝国皇权,也极力限制新教活动,支持旧教诸侯。天主教联盟得到西班牙、波兰和罗马教皇的支持。
欧洲列强介入新教与旧教两大集团的纷争终于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
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为在捷克(波希米亚)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捷克国王。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新教活动,拆毁其教堂。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民众冲入王宫,把几个官吏从王宫窗口掷了出去,史称&ldo;掷出窗外事件&rdo;。这一事件引发了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从1618年至1648年,历时30年,共分为四个阶段:1捷克
‐普法尔茨阶段(1618‐1624);2丹麦阶段(1625‐1629);3瑞典阶段
(1630‐1635);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最后,战争双方于1648
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这场席卷欧洲的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法国得到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瑞典取得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波罗的海和北海诸港口。正式承认荷兰、瑞士独立;帝国境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邦诸侯领地恢复到战前状况,诸侯在领地内享有内政、外交上的自主权。这场战争使德意志损失了13的人口,300多座城市,2000多个村庄毁于一旦。封建主利用战争造成的破坏,大肆霸占土地,许多自由农变成了农奴,13世纪已被废止的农奴制得以复活。在易北河东岸地区,自由农就&ldo;像
白色的乌鸦一样罕见&rdo;。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加深
了德意志境内的分裂割据局面。当时的德意志地区,出现了大大小小360多个独立邦国,以及4万个世俗领地和4万个教会领地。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个邦国。例如,威斯特伐利亚面积仅1200平方英里,却存在着
52个邦国。领地如此狭小,使邦君不敢轻易进行军事演习,害怕稍不留神炮弹掉入邻邦而引出祸端。
政治上的分裂割据也导致了关税壁垒。易北河上,从皮尔纳到莱比锡要通过32道税卡。从柏林到瑞士,要经过10个邦国,办10次手续,换10次货币,交10次关税。度量衡和货币十分复杂,仅货币就有6000种。皇帝的
最后一点权威已荡然无存,帝国各机构形同虚设,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已名存实亡。
恩格斯指出: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ldo;使德国有200年不见于政治积极的欧洲国家之列&rdo;。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外力的作用下,德意志才重又步入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这个外力就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普鲁士王国的兴起
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开始出现一种&ldo;畸型&rdo;的专制制度。它不像欧洲其他国家那样是一种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而是一种德意志各邦的邦专制制度。这种邦专制制度导致帝国灾难性的分裂,阻碍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
在各邦国中,对德意志的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除了奥地利外,当数普鲁士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