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应的,与最终小说之间最惊人的不同之处,是疯狂命案所谓的第四名&ldo;被害人&rdo;竟是凶手。这个&ldo;被害人即凶手&rdo;的构思并非首创,克里斯蒂已经在《悬崖山庄疑案》中成功使用了,而且还会在《牙医谋杀案》、《谋杀启事》和《破镜谋杀案》中再次使用,并造成了同样的惊人效果。这在她的作品中绝不是个滥用了的情节模式,因此她为什么会弃用这一构思,我们不得而知。
笔记中提到的&ldo;他的别墅聚会&rdo;也让人费解。《abc谋杀案》中并没有别墅聚会,不过这一构思的确让人回想起《三幕悲剧》中巴瑟罗缪&iddot;斯特兰奇爵士致命的别墅聚会的有关分析。除此之外,自然也没有提到整部小说的关键,字母顺序。如果第五名被害人是缪丽尔&iddot;莱弗里的话,那么杀人的顺序当然就不是字母顺序了。
二十号笔记本也有一段简短的情节提纲,到此为止,字母顺序确立了下来。重点的c谋杀的细节已与小说的情节比较接近了,但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在笔记的末尾处:
阿伯里斯特威斯‐‐老妇人阿姆斯太太‐‐丈夫被怀疑
贝克斯希尔‐‐珍妮特&iddot;泰勒布莱斯
科特斯马奇‐‐莫顿&iddot;【卡迈克尔】克拉克爵士‐‐也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他的弟弟鲁道夫‐‐渴望帮助‐‐珍妮特&iddot;泰勒的朋友或妹妹也有渴望
唐卡斯特‐‐詹姆斯‐‐唐‐‐在电影院被杀
波[洛]收到电报‐‐e‐‐他自己寄的‐‐男子被释放‐‐鲁[道夫]说一定要发生又一起命案
前四起谋杀案的很多细节都保留下来了。a谋杀案杀的是老妇人,她丈夫被怀疑;不过,地点却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安多佛比阿伯里斯特威斯更容易写,更容易念吧!)b谋杀案发生的地点相同,但是被害人的姓名不同。注意姓氏被改成了b打头的词,而最终选择的姓却是巴纳德。c谋杀案的设定相同‐‐富有的莫顿&iddot;克拉克爵士(注意实际出现的名字卡迈克尔,却在这里很有意思地被划掉了)。两名被害人的弟弟和妹妹渴望帮助,于是组成了波洛的助手团。d谋杀案的确发生在唐卡斯特的电影院里,但在小说里实际上的被害人姓氏却以e打头。
不过,一大意外是笔记中提到的e谋杀案,可惜,这一点没有留下任何解释。我大胆猜测一下,波洛知道嫌犯(可能是亚历山大&iddot;波拿巴&iddot;卡斯特)无罪,于是给自己寄了一封abc的信,精心安排了一出释放嫌犯的假戏。他可能要逼迫凶手出手,从而在末章更具戏剧性地揭露真相。
六十六号笔记本在第一段引文出现后大约五十页,又开始构思这部小说了。这次从谋杀可能的地点开始,然后转而考虑两种方案,每一种都有一些要素最终被克里斯蒂采纳‐‐&ldo;真正&rdo;被害人的存在,贪婪的遗产继承人,一系列作为掩饰手段的被害人,最后列出了小说第三十二章中波洛询问五位助手的问题:
abc谋杀案
波洛收到信
给阿伯里斯特威斯
布利克斯汉姆或者贝克斯希尔
【奇德尔】或者克罗伊顿
【达特茅斯】达恩希尔
方案a
计划除掉的被害人卢卡斯奥斯卡&iddot;戴恩爵士‐‐
造成了一些慌乱‐‐他的财产转入他弟弟刘易斯&iddot;戴恩之手
方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