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舰事件也。&rdo;1蒋介石的这一系列反共活动,都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有力地回击,使其阴谋未能得逞。到了1943年3月,蒋介
石又抛出了《中国之命运》一书,掀起了新的反共活动。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希特勒德国在西方节节败退,日本在太平洋上也
不断失利;英美又同蒋介石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
1蒋介石:《苏俄在中国》。
1转引自《蒋总统秘录》第2717页。
约与换文》,在名义上承认了中国为世界大国之一的地位,这无疑地抬高了蒋介石的身价。另一方面,是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根据新的形势,做出了关
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蒋介石对罗斯福说:&ldo;这是你美国外交在第二次大战中最大的胜利。&rdo;2蒋介石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叫陶希圣代他写了这本《中
国之命运》。蒋介石说:&ldo;中国从前的命运在外交&rdo;,&ldo;今后的命运,则全在内政&rdo;。怎么个&ldo;内政&rdo;法呢?蒋介石一面主张:&ldo;自国家有机体的生命
上说,没有了三民主义,中国的建国工作就失去了指导的原理。所以三民主义是国家的灵魂。自国家有机体的活动上说,没有了中国国民党,中国的建
国工作就失去了发动的枢纽。所以中国国民党是国家的动脉,而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动脉里的新血液。&rdo;这里蒋介石所说的三民主义已经是蒋记的三民主
义,他吹嘘这种主义&ldo;不独是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民族崇高的德性之结晶,而且为现代世界潮流必然的趋势&rdo;。这里蒋介石所说的国民党也已经是蒋记
的国民党,他吹嘘这个党要&ldo;来改造、来整理&rdo;&ldo;中国千百代祖宗留下来的遗产&rdo;,要&ldo;来开创,来充实&rdo;&ldo;亿万年子孙立命的基业&rdo;。说到底,蒋介
石在这里无非是在兜售&ldo;一个党、一个主义&rdo;的货色。蒋介石的另一面主张:
&ldo;在这个军政和训政时期之中,无论用何种名义,或何种策略,甚至于组织武力,割据地方,这种行动,不是军阀,至少亦不能不说是封建。这种变相
的军阀和新式的封建,究竟对民族,对革命是不是有益,还是有害?大家痛斥从前把待军队、割据地方的军阀是反革命,难道这样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
就是革命?如果这样武力割据,和封建军阀的反革命势力存留一日,国家政治就一日不能上轨道,军政时期亦就一日不能终结。不惟宪政无法开始,就
是训政亦无从推行。这样于国家于革命的前途之妨碍和损失之大,真是不知伊于胡底。&rdo;甚至说:&ldo;为什么我们国内的党派,倒反而不肯放弃他武力割
据的恶习,涤荡他封建军阀的观念,那还能算是一个中国的国民?更如何说得上是&lso;政党&rso;?&rdo;&ldo;这样还不是反革命?还不是革命的障碍?这样革命的
障碍,如果不自动的放弃和撤销,怎么能不祸国殃民,而且最后结果非至害人自害不可。&rdo;这里所指的&ldo;变相的军阀和新式的封建&rdo;,就是指八路军、
新四军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说到底,蒋介石在这里是反对中国共产党,而且充满了杀机,说什么:&ldo;大家如果不肯彻底改变封建军阀的作风,和没有
根本放弃武力割据的决心,那就是无论怎样宽大,决不会发生什么效果,就找不出有什么合理的方法了。&rdo;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里的&ldo;内政&rdo;主张,
一正一反,和盘托出,这就是他挽救中国之命运的药方。这本书发表后,国民党的反共声浪甚嚣一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和报刊大造反共舆论,叫嚷中
共&ldo;应放弃共产主义&rdo;,&ldo;取消陕北&lso;特区&rso;&rdo;,&ldo;从新改编各地之&lso;红军&rso;&rdo;,
&ldo;解散一切非法组织,停止一切非法行动&rdo;。胡宗南就在军事上部署对陕甘宁边区的进犯,亲自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会后将河防大军纷纷西调,在边
区集结了四五十万人,准备大举进犯,并进行了多次试探性的挑衅进攻。最终,由于国内外的一致反对,使蒋介石这次新的反共活动没有得逞,蒋介石
连忙在五届十一中全会上说:&ldo;中共问题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问题,因此应该以政治方法来解决。&rdo;
二、蒋介石的压民
2蒋介石:《苏俄在中国》。
在抗战爆发后,人民积压在心头多年的抗日民族民主的热潮喷发了出来,对蒋介石的法西斯浊裁统治是一种冲击与威胁。于是,蒋介石更加强了对人民的特务统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抗战,其整个政策动摇于抗日反共之间,其原来的特务机关&ldo;失去中心对象&rdo;,组织一时混乱。这一年年底,蒋
介石企图统一其内部派别及特工组织,合力对外(抗日反共),在军委会之下设第六部,以陈立夫任部长,下设四个组,以之吴开先、徐恩曾,复兴
之鄷悌、郑介民分任组长,平分秋色;另决定统一其特务机关,在军委会之下,设立调查统计局,以陈立夫任局长,陈焯任副局长,下设二个处:第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