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令人回味的哲理,倒是在定陵之外的颐和园得到启示。
真是有趣的启示。
第十六章大风起兮云飞扬
风暴卷着狂潮漫过十三陵,涌进定陵地下玄宫。火光骤起,三具尸骨和它的发掘者、保护者,顿时成为&ldo;专政对象&rdo;。随着烈焰的升腾,中国考古史记下了最悲惨的一页‐‐
帷幕悄悄拉开
1966年,华夏大地上一场惊天动地的响雷滚滚而来,&ldo;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lso;文化大革命&rso;&rdo;开始了。当毛泽东穿上已经脱下许久的军装,以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轩昂气度登上天安门城楼,抬起巨臂,向广场上那片稚嫩鲜活的绿色丛林挥手示意时,一场浩劫已悄悄拉开帷幕。
&ldo;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rdo;。数以百万计的红卫兵,擦去脸上激动的热泪,怀着对革命的满腔热情和对封建文化的无比仇恨,离开天安门广场,奔向寺庙、园林、古建筑群和文物遗址,以所向披靡、摧枯拉朽之势,实施&ldo;横扫一切&rdo;的革命行动。
风暴卷起漫天尘沙,浩浩荡荡的红卫兵大军,高举战旗,出北京、渡沙河,翻山越岭,如同三百年前李自成的大顺军,沿着历史的荒野古道,一路喊杀着来到尚处于宁静中的定陵皇家陵园。
大军既至,立即将陵园封锁起来。这时的定陵博物馆早已停止对外开放,工作人员正在闭馆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忽见绿色大军以乌云盖顶之势闯了进来,个个心惊胆战,不知所措。
&ldo;把当权派押起来&rdo;。一个十五、六岁的女红卫兵领袖,发出了来定陵后的第一道命令。
很快,博物馆馆长朱欣陶等人被关进了一间仓库,从此与世隔绝。
这些大多来自上海、武汉等地的革命小将,在见惯了江河湖海之后,对这青山古庙,荒冢绿林感到格外新奇。尤其是这座以飞檐异兽的古建筑和苍松劲柏组成的辉煌艺术陵园,更是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前所未见的。那幽深凄冷的地下玄宫,只在人们讲的故事中听到过。今天,命运赋予了他们一个难得的机会,一切梦幻中的景物都不是海市蜃楼,而是实实在在地展现在面前。既然历史已经敞开胸怀,坦诚而无偿地馈赠,就要义不容辞地抓住它、利用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实现昨天的梦想和今天的誓言。
今天,他们是定陵理所当然的主人。
红卫兵小将们心怀一种好奇和仇恨的复杂心态,将地面的景物浏览一遍后,兴致昂然地要进地宫,砸烂这几百年封建王朝的老窝。
&ldo;老东西,快交出钥匙,我们红色小将要进地下宫殿去批斗地主头子!&rdo;一个学生穿着的男孩来到仓库,指着朱欣陶老人有些光秃的脑门指示道。
朱欣陶心里一惊,光滑的脑门上渗出细细的汗珠。他知道一旦打开地宫,小将们下去的结局会是什么。老人望着眼前稚气未脱的小男孩,没有吱声,脸上露出颇有些不屑一顾的神态。
男孩像受了极大的羞辱,心中怒火腾地燃起,他抑起白哲的右手,左腿后撤一步,胳膊抡圆了,猛力向老人的脸颊抽来。&ldo;啪&rdo;地一声脆响,朱欣陶身子摇晃了几下,布满皱纹的脸上涨起三道红色的印痕。
&ldo;为什么打人?!&rdo;仓库中的人群愤怒了,眼里挂着血丝,欲与男孩拼命一搏。
这位小将见几个大汉围将上来,心中不免胆怯。他机智地对后面的同伴们叫嚷着:&ldo;不给钥匙,我们也能进去,走!&rdo;
大队人马随着这位小将呼喊吵嚷着来到地宫门口。一幢黑色的铁门横在眼前,如持枪挥棒的战士,便红卫兵无法前行。
&ldo;找东西把锁砸开。&rdo;一位女红卫兵首领发着命令。
一块块砖头石块被捡起,又一块块带着仇恨与愤怒向铁门射来。地宫门前人流涌动,砖石乱飞,喊声一片,势同三百年前李闯王率领大军攻克北京;石块撞击铁门的金石之声,恰似咚咚战鼓为三军将士呐喊助威。经过一阵暴风骤雨般的袭击之后,宫门仍未砸开。这时,有几个壮汉不知从哪个角落抬来一根巨大的松木桩,大声叫喊着:&ldo;闪开,快闪开,看我们的!&rdo;众人见运来新式武器,大喜过望,又围上几十人,抱住粗大的木桩,一齐向宫门撞去。
&ldo;咚‐‐&rdo;一声巨响,整座陵园似乎都在颤抖,地宫券门刷刷地落下灰尘土块,乌黑的铁门嗡嗡作响,平整的门面凹陷下一个深坑。
&ldo;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rdo;女首领在这种力量的交锋中,显然难以展示自己的才能,便站在一个凸处,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动。在让她的军队增强信念的同时,也再次预告了她的存在和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
果然,这次撞击的力量比先前迅猛沉重,随着&ldo;咚、咚&rdo;几声地动山摇的巨响,铁门招架不住,只好敞开自己的心扉,任人宰割了。眼看胜利在望,红卫兵们抱住木桩,攒足力气,喊着号子,拼命向前撞去。就在木桩接触铁门的刹那间,&ldo;哗&rdo;地一声,门钩脱落,轰然洞开,木桩斜插着钻进地宫隧道,大批人流倒在地上。
&ldo;胜利了,我们胜利了!&rdo;地宫门前一片欢腾。欢腾过后,又是一阵犹疑和恐惧,面对这座黑暗阴森的地宫,没有人敢下去,大家只好互相张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