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听安昨天思考了很久,首先他的夫君很喜欢他,这个杨元祖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
其次他的夫君没有在外面沾花惹草,以前的谣言不算。
结合杨元祖摔到头的前后变化来看,所以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那次不仅仅是头受伤了,也许难以言表的地方……
他要做个体贴之人,不能揭开他的伤疤,他对他这么好,他也不会嫌弃他的。
林听安看着杨元祖面对他时一副心虚的样子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于是体贴的让出驴车上的座位,让杨元祖上驴车上坐着休息,杨元祖内心抗拒的摇着头拒绝。
杨华华见二人互相推诿,都不想坐的模样,于是道:“你们不坐我坐,我正好不想走路了!”杨华华说完便跑到了驴车旁边,一跳便坐上了驴车。
说出去的话不能收回,林听安默默的让出座位,走到杨元祖旁边,掐了他一下。
来了,来了,他终于来报复我了,刀悬在脖子上的感觉突然没了。
杨元祖一副任他东西南北风,我自湛然不动的神情。
他正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狂风暴雨时,林听安突然偃旗息鼓了。
好不容易到了县城杨元祖和二人告别之后往私塾奔去。
正在饭馆里吃早饭的苏夫子见杨元祖一副奔驰向私塾的模样,满意的摸着胡子点了点头。
看杨元祖这求学若渴的模样他决定加大力度教学。
杨元祖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就把文言文拿出来看,他现在不用翻译也能看懂文言文的意思了。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在浏览器里搜索一些千古名篇来看,遇到一些好的句子就会自己背下来活学活用。
苏夫子每每看到杨元祖的文章心情都会很复杂,那种复杂感用文雅的语言难以形容——杨元祖的文章就好像一坨屎里面包含着一粒金子一样。
通篇文章的遣词造句就像刚学会写文章的样子,可这文章里往往又会夹杂几句振聋发聩的点睛之笔。
这点睛之笔单句来看足以流传千古,就连他也是写不出来的,若是好好加以训练,杨元祖一定会是一个惊世之才。
想了想,苏夫子将杨元祖的文章打包,寄给了自己的夫子,圣华书院简院长。
简院长初看文章之时,感觉一头雾水,还以为自己的学生将顽童的日常习作交给了他。
但又想到学生不是这般马虎之人,于是耐心看了下去,直到看到那使他久久不能忘怀的句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杨元祖刚开始写古言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把以前学过的拿出来秀一秀,后来苏夫子还专门把他叫过去询问了一番。
杨元祖不好意思说这些都是自己写的,只能顾左右而言他的说这是他以前偶然遇见的游行诗人写的,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用过这些千古名句,只老老实实的学着自己作诗,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
简院长领悟学生舒为什么将这些文章交给他了,他此刻的心情和舒一样。
恨不得把杨元祖抓到眼前来夸赞一句,然后再痛打一顿。
当即收拾了一些书本和套卷,打包寄给了学生,还写了封书信,让舒将杨元祖的课业整理一份发过来。
杨元祖照往常一样练完字,将字帖交给助教。
回到座位收拾东西回家之时,苏夫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手里抱着一摞书,书上放着试卷。
以他多年读书的经验来看,来者不善,杨元祖打算行个礼就开溜。
苏夫子就是为杨元祖而来的,又怎会轻易让杨元祖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