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大富翁最新 > 第114章(第1页)

第114章(第1页)

七月流火,田地里到处可见三三两两劳作的农人,近处一带灰色的城垣就是大宋皇朝的帝都、当今世上最繁华的城市,开封城了。

城外莜溪的流水哗哗作响,带动着溪岸一溜排开的两只巨大水轮吱吱呀呀地转动,这些转动的水轮通过传动轴和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灰色砖墙内的复杂机械上。在一连串整齐划一地机械运动下,一张张浅黄色的纸被印上编排整齐的文字和图形,有序地由工人取走放到木架上晾干,然后再整整齐齐地摞起来。

&ldo;真想不到,这么奇妙的机关竟然成功了!&rdo;我身旁的俞叔不住口地赞叹道,虽然他是亲眼看着眼前这个家伙是怎样由一堆木料和铜铁被制造出来的,还是忍不住要发发感慨。印刷作坊里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欢把机器叫做机关,我虽然郑重其事地纠正过几次,他们还是一下子改不过来。

机关就机关呗,古时候这就叫做机关学问,随他们喊了。为了制造这个家伙可花了我们不少心思,从铅活字排版开始,一步一步地增加功能,终于制成了这一套流水线作业的水力印刷机。我和工匠们都是连日连夜没回家,不停地商量改进,终于把这家伙给弄出来了。不过它也争气,一运行立刻就展现出了它的威力,印刷速度至少相当于以前手工印刷的三十倍,而且需要的操作人员也少了。

俞叔本来是雕版印刷的老手,对这一行极为熟悉,我开始试制印刷机的时候就把他聘请来了。在他面前一演示活字排版,干了三十年印刷刻版的俞叔立刻就被吸引住,二话不说就加入到我麾下。当然了,他那一手刻板的手艺还是有用的,我很注重印刷品的图案插画装潢,这些就需要靠雕版来承担了。

水力印刷机制作成功以后,我又制造了一台,有了上回的经验,没花多少时间。两台印刷机是必须的,我需要定期出报纸刊物,就必须要一台印刷机不停地工作,而出版其他书籍的工作由另一台机器承担,万一哪台出了毛病也不至于停工。

印刷机展现出来的惊人效率也让我踌躇满志,现在是纸质传媒独霸天下的时代,有了它,我的传媒王国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利器。虽然北宋的印刷业在古代来说已经是非常发达了,朝廷有国子监专门刻印,各地也有民营书坊,但是他们所用的技术远不能和我比较,就等着我的京华书局一统天下吧,嘿嘿。

《京华快报》的创刊号首批印刷了三万份,每份十二个制钱,开始面向社会发行。我专门招募贫苦少年,成立了一支报童队伍,他们都背着前后各一个大口袋的特制褡裢,里面塞上报纸,专门捡热闹的地段沿街叫卖。现在还是太仓促了,腾不出人手来,以后还要发展订阅业务,施行送报上门的服务。

订阅业务的第一个顾客就是云阳伯府,还是京华报业的东家端木秀亲自送上门去,当然是免费服务的。

紧接着的第二、第三个客户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猜得到是不是?

这两天,开封城里出现了新鲜场景。无论是勾栏、茶馆、酒楼,或是门前街旁,到处可见手捧报纸仔细阅读的人,有时候还是几个人围在一堆诵读的。宋代本来就是个崇尚文风的时代,像这样方便实用的文字载体的出现,自然大受欢迎。虽然利润不算很高,但是这件事情对于大宋朝的意义,却是远非玻璃、煤炉之类的产品可以比拟的。

三万份不到一天就销售一空,发行部门口挤满了前来打听的人,都是抱怨没有买到的人。我立刻要印刷作坊连夜加班,又赶印出两万份来,第二天中午完成,晚间又卖空了。

我大略估算了一下,开封城里有三十多万户居民,还不算流动人口,至少有十万户以上的潜在顾客,保守估计,第二期的《京华快报》至少得印上八万份了。而且,这只是初期目标而已,今年我要把发行量增加到不低于二十万份,还要考虑向外郡州县发行。

宋朝本来有一种邸报,被称作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报纸,但是发行面太窄了,其他方面更不能和我的《京华快报》比较,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报馆建立之初,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已发行的邸报,这些将来可是珍贵文物啊。

创刊号第二批卖完的那天晚上,我和吕周、黄庭坚、张琮等一伴好友在樊楼喝酒庆祝,畅饮之际,我说了句:&ldo;这是大宋朝开始转变的一天!&rdo;他们都在说话,高兴之中大概没谁听仔细,就算听清楚了也不见得明了其中意义啊。

在报纸如火如荼的发行行动同时,我的京华书局也在忙碌工作着。从社会影响考虑,首先要刊行的就是大宋太宗皇帝钦定的《太平御览》一千卷,我为此特意向皇帝请了旨意。皇帝很是高兴,像这种弘扬文治的事情宋朝历代皇帝都是大加提倡的,所以颁旨将国史馆里的《太平御览》抄本交给我,省了我一大笔检校整理的功夫。

当然排版的时候可是要特别注意的,要紧字错了的话,虽然不至于像清朝那样会被抄家杀头,但也是大不敬的罪名,吃不了兜着走。

乘着休息的空儿,我开始编写一本叫做《南洋记略》的小册子,专门介绍南洋的风土物产,自然是极尽煽动之词,完成后要准备刊印的。这可是为大宋的南洋发展在做准备,要是朝野人士都对南洋一无所知,缺乏应有的兴趣,谁会支持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