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千卷《太平御览》排版完毕,分上下两部开始印刷。很多士子文人听到这个消息,已经向我提前预订,单说这开封城里读书人就那么多,看起来印上个几千上万套是不愁卖不掉的了。
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文风最盛的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真是走对路了,唔,让我仔细想想,还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漫画连载倒是个赚钱行当,不过那是日本人的快餐文化,咱们祖先未必看得上。不过我可以洋为中用,用中国特色的文字语言和绘画风格,在这个时代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大有可为的事业。
这些天忙得我一塌糊涂,连续多天都在印刷作坊里泡着,叶筠妍特意遣来侍女送参汤给我,叮嘱我不要累坏了。
第一套《太平御览》上下两部我做了精心包装,用黄锦盒装好,呈送给皇帝过目。皇帝看过后龙颜大悦,诏令嘉奖我,赐锦缎十匹。又听说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这些排版印刷完毕,驾临印刷作坊参观了一番,然后下旨给我,要我将《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太平寰宇记》这四部书也都印刷出版。哇噻,这些可都是大部头的书籍啊,我的京华书局这一阵都有事可做了。
乘着皇帝高兴,我请求他为我的报馆书局题写名称,皇帝也爽快答应了,这样,苏学士写的报头只在头两期上露了面,就被皇帝御笔代替下来。虽然有点对不起苏偶像,但为了以后的发展,这棵大树的荫凉是必须要借用借用的。好在皇帝本身的字就写得很漂亮,比我们二十一世纪流行的领导题字可强到天上去了,苏学士也不会在这上面同皇帝计较。
&ldo;朕这几天看了你呈上来的南洋方略,极为详尽,卿家确实费心了!&rdo;没两天皇帝召我到御书房见驾,见面就这么说道。&ldo;皇上赞许,臣愧不敢当,这些都是臣下应尽的本分。&rdo;我心里高兴着,赶紧回话道。
&ldo;昨日传给王相看过了,王相也颇为赞许,称赞卿家为不可多得的人才。&rdo;皇帝微微笑道:&ldo;只是王相说道,琼州已是大宋极南之地,民风尚未开化,往往有犯法贬斥者流配于其地。而南洋更在琼州之南,现在谈及开拓发展,尚觉为时过早。&rdo;
啊?这不等于是否定我的南洋计划吗?我赶紧说道:&ldo;自古岭南道路崎岖,地势复杂,所以王化难及。但南洋各地皆有海路相通,从杭州、明州、温州、泉州、福州等地经海路前往南洋,所费时间不长,但货物运载数量却极大,获利也远远超过岭南一带。所以臣以为,开拓发展南洋,远比开发岭南要合算得多,而且岭南沿海地区较为丰饶,待南洋开发稳固,再从南边开发岭南诸地也更容易些。&rdo;
皇帝想想说道:&ldo;爱卿所言也有理,只不过事有缓急,眼下变法正值关键时刻,朝廷亦无余财实施其他事项。等到朝廷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后,召集群臣廷议,再可将这千秋大业慢慢付诸施行了。&rdo;
等到朝廷财政状况有所改善?那得到什么年月啊?再说按照历史发展,这变法到后面是失败的,待那死脑筋司马光上台、奸臣蔡京专权,岂不是永无实行之日了?我立刻大声禀告道:&ldo;臣有一策,可使朝廷不费分文,不花丝毫力气,亦可将南洋方略实施!&rdo;
第五十二章新思巧制
&ldo;哦?&rdo;皇帝脸上现出惊奇神色来,问道:&ldo;爱卿有何计策?快快说来!&rdo;
我说道:&ldo;微臣以为,经略南洋,只有朝野上下共同出力,所获利益官民均沾,才有最大的成功保证。臣的计划简而言之,便是朝廷成立专门的南洋市舶司,管理南洋事宜,鼓励自由通商移垦。民间必须组建一定规模的商行,才能从事南洋商贸开垦,这样就保证了南洋开发有序进行,不至于茫无目的。朝廷只需行管理之责,维护法度,收纳赋税,大力鼓励民众在南洋进行耕种、经商、开矿等方面的发展。这样一来,朝廷得朝廷的好处,民众得民众的利益,互为扶持,便可无往而不利!&rdo;
&ldo;南洋有许多荒无人烟的地方,但那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极适合种植稻谷,一年可致三熟。朝廷可选择那些地方鼓励国内少地或无地贫民迁居,任其自占土地,实施军屯。待其人口成长起来,商埠也必然兴起,便可设县置郡了。如此这般,土地人口皆归朝廷所有,这样朝廷不花分文便开疆拓地,而国内贫民也可得到安置。有了足够的土地人口作依托,商贸开矿等经营活动便有了保障,大宋朝在南洋的势力也就难以动摇了。微臣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rdo;
皇帝在书桌后站起来,来回走了几步,口中自言自语道:&ldo;以垦拓地,以商建城,倒是个好办法。&rdo;
我不知道皇帝现在到底是什么念头,也就没有接口回话。从历史上看,这位皇帝坚持变法、励精图治的决心是有的,但却个人魄力不足,一直就处于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斗夹缝中。而且他对于国家到底要改变成个什么样子缺乏明晰认识,所以在变法中缺乏自己的主见,再加上知人善任的本领显然不行,以至于功败垂成。
如果现在皇帝还是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我还是不要那么急着将计划付诸实施为妙,办事需做到顺水推舟、水到渠成方为上策。
反正赚钱的法门多得很,光眼下我就有一大堆事情,像报馆书局的发展、美容化妆产品的开发、大型贸易商行的建立,这就够我忙的,暂时也腾不出精力来。再说了,现在离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还早着呢,大宋的国力也还是首屈一指的,不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