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400字 > 第147章(第1页)

第147章(第1页)

盛宣怀这个买办官僚是李鸿章的门下士。他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提出了一种&ot;合纵&ot;论,大大丰富了他的老师李鸿章的&ot;学说&ot;,也可以说是揭穿了&ot;以夷制夷&ot;论的底。盛宣怀说:&ot;救分裂之弊宜合纵&ot;1,就是要用所谓&ot;合纵&ot;的办法来解救中国被列强分裂的危险。其理由和办法是:&ot;鄙见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一国起争,数国效尤。牵制之法,不足破其阴谋;通商之利,不足抵其奢欲。处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局,惟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公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路矿务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司,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rdo;2

&ldo;合纵&rdo;说来源于战国时期,其意是使潼关以东的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起来,对抗秦王朝。盛宣怀借用&ldo;合纵&rdo;这个词,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ldo;保护&rdo;中国,把中国的铁路、矿务以及一切经济权益都主动全部送出,以免列强互相争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据他看来,这样就可以&ldo;散其瓜分之局&rdo;,而得到了&ldo;各国公同保护&rdo;。保护什么呢?很明显的,就是说,清朝封建统治政权可以在列强共同保护下继续存在下去。如果中国全部国土分成一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那么清朝政府也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使中国保持半独立国,也就是半殖民地的地位,从而使清朝政府作为列强共同需要的代理人存在下去,这就是盛宣怀的这条妙计的实质,这也是洋务派的&ldo;以夷制夷&rdo;政策的必然趋向。清朝政府事实上就是沿着这条路走的。

以前有些中国近代史作家,企图在读者中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清朝政府及其大臣们是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受害者和受骗者,他们在列强的要挟下也感到为难和表示不满;似乎他们主观上是想保卫中国的权利,只是力不从心。事实并不是这样。当然,他们未尝不梦想恢复封建帝国的昔日的威风,但是他们的没落的、腐朽的统治只能使他们不断地去奉送中国的主权。只有这样,列强才给他们保留一个位置,他们才能继续维持对人民的统治权。他们的卖国经验使他们归结到,在列强互相矛盾、争夺的情况下,与其供奉一个强盗,不如把所有的强盗都招来反而对自己&ldo;有利&rdo;。到了九十年代末,那些&ldo;最识时务&rdo;的洋务派官僚们已经甘愿受洋人的&ldo;保护&rdo;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了。

有一段记载说:&ldo;鸿章隐窥朝廷之旨,惟在求好,偷安旦夕,遂以此自结于内,而引重于外,养痈遗患,安然不顾。尝于席间对客曰:&lso;苟延之局,何必认真&rso;。客作色谓,&lso;傅相安得为此言&rso;。举酒笑曰:&lso;谬耶?罚酒一钟。&rso;&rdo;1这段记载,不仅活活画出李鸿章以国事为儿戏的无赖态度,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李鸿章办外交的目的是&ldo;引重于外&rdo;,以&ldo;偷安旦夕&rdo;。所谓&ldo;引重于外&rdo;,就是借洋人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权位。再说,洋人对于这些卖国的大臣是常常让他们分润到一些好处的。例如,总税务司赫德就让芜湖海关成为&ldo;李鸿章家族的专用牧场&rdo;,也就是让这个海关的收入都归李家所有2。至于每一次卖国条约和借款合同的签订,经手的大臣都能在贿赂和其他形式下得到好处,那是前面已经举过实例的了。

鲁迅曾经深刻指出&ldo;以夷制夷&rdo;的实质:&ldo;至于中国的所谓手段,由我看来,有是也应该说有的,但决非&lso;以夷制夷&rso;,倒是想&lso;以夷制华&rso;。然而&lso;夷&rso;又那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lso;以华制华&rso;给你看。&rdo;1

清朝政府决心出卖中国的主权,以换取外国帝国主义的支持,来维持对中国人民的统治,从而也就使自己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奴才和帮凶。帝国主义列强在互相争夺中国的权益时,需要保存这个反动腐朽的政权,就是利用它来统治中国人民。清朝政府及其大臣们甘愿充当这个角色,而且唯恐帝国主义列强不需要这个角色。这样,以夷制夷就变成了以华制华。打碎一切枷锁,从帝国主义和卖国的清皇朝的双重统治下解放出来,就成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

--------------------------------------------------------------------------------

1林则徐:《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林则徐集?奏稿》,页795。

1黄遵宪记载了这两次谈话,见黄著《人境庐诗草》,文化学社1930年版,页310。

2张伯桢:《南海康先生传》,沧海丛书刊本,页24。

3《张文襄公全集》卷七十九,页20。

4《清光绪朝中日外交史料》卷五十一,页13。

5《张文襄公全集》卷七十九,页26。

1《咸丰夷务》卷七十九,页16。

2《同治夷务》卷四十九,页41。

3《李文忠公译署函稿》卷二,页42。

4《清季外交史料》卷十六,页15。

1《愚斋存稿》卷三十一,页32。

2同上书,卷三十,页23。

1魏元旷:《坚冰志》卷一,页4-5。

2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页423注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