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穿越清宫排行榜 > 第115章(第1页)

第115章(第1页)

其二,第36集中,康熙南巡途中接施琅奏报,称近期台湾海峡风信不至,无法出海作战,请求朝廷准许将收复台湾的日期推迟,康熙声色俱厉:“不准!”他严令前线将士按时登船出海,打败郑氏水师,在8月31日前光复台湾。

康熙如此急切收复台湾,是因为此次南巡要驻跸南京,他要前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墓祭扫并在那里宣布台湾光复,证明大清帝国胜过前朝。对福建前钱一再借故拖延战期,康熙虽不高兴,却已多次让步,并接受水师提督施琅的奏请,授予他“专征大权”。此时,康熙要显示皇帝的权威了:收复台湾的日程表不容再改。

剧情进入到38集。接到皇帝严令的施琅,在海边翘首以待,望眼欲穿,祈祷风向快快转变,南风一起,他即可率兵出海作战了。军情如火,君令如山,岸上将士摩拳擦掌,“气可鼓而不可泄”呵!最后时刻,雷云滚动之间,风向大变,南风骤起,施琅兴奋地大叫,他一边感叹皇上“圣明”,法力无边,一边指挥部队乘风进军,经过苦战,终于打败郑氏水师,拿下澎湖,进而收降郑克塽,按期光复台湾。

其三,第42集中,康熙亲率大军远征噶尔丹。草原上,两军已排好阵势,战事一触即发。突然,嫁给噶尔丹的兰齐格格策马赶到两军之间,大声喊着:“别打了,别打了!”消息传到中军大帐,康熙声色不动,令将士立即开火。兰齐格格的生母容妃神情恍惚,鬓发散乱,不顾康熙严令,跑到两军之间与女儿抱头痛哭,母女二人边哭边喊:“别打了,别打了!”康熙大怒,厉声喝道:“大战在即,谁挡在朕的面前,谁就是朕的敌人。”为了剿灭噶尔丹,康熙置容妃母女二人于不顾,严令太子率军立即进攻。大炮轰鸣,弓箭手万箭齐发,两支大军在两个柔弱的女子面前展开了血肉搏杀。

我们来逐个分析:

在第一个故事中,小小康熙政治早熟,吴良辅偷宝一事,为他提供了敲山震虎之机。少年天子初露锋芒,歇凉喝茶间便夺走人命一条。借这条人命告诉鳌拜,康熙虽小,尚未登基,却并不愚笨,也下得狠手,你鳌中堂须小心伺候,好自为之。

在第二个故事中,康熙的权力已大的无边无际了。皇帝一怒,地动天摇,其权威足以令江山改色人神俱畏,台湾海峡的风向,也要听从康熙的意志。在剧作者的安排下,康熙脚下不仅跪满了满朝文武,桀骜不驯狂野无度的自然界也乖乖跪下了,“天”与“人”在此达到和谐的统一,这个“一”,是“王道”,是至高无上的君权。无论你是才高八斗的士子,还是水中游走的鲤鱼,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春雨秋风,全都是皇帝的统辖之物。皇上只要愿意,天上的云彩可以取下织入锦绣,东海的万顷波涛也可踏平。在中国这片疆域,一切俱在天子掌握之中。

在第三个故事中,所谓的“帝王情怀”展现了。康熙为了在军中建树威信,不惜置爱妃和女儿的生命于危难之境。他可不是一般的男人和父亲,他是皇帝,是政治家和全军最高统帅,他时刻为国家利益操劳,相对于社稷安危,儿女情长不足挂齿,纵然是爱妃和女儿挡在阵前,此时也不可引兵不发丧失战机。人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冷血的君主,却又是一位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伟大皇帝,于是,康熙的冷酷和专横获得了理解,并披上了一层崇高的华丽包装。而且,这里蕴含了更多的用意是,为了国家安全,康熙既然可以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顾惜,那么,牺牲一些将士的生命,或对一些敢于犯上作乱的臣子痛下杀手,又算得了什么?

《康熙王朝》中,诸如此类对皇帝权势的渲染,对其权威的刻意营造,俯拾皆是,处处可见。权力,成了康熙的“第一天性”,成为“帝王情”&ot;的中心。在编创者的运思导演下,康熙大帝不仅统领万里河山,而且是上天属意和垂青的“真命天子”,是时间的主人,是一切重大社会事件的推动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仔细辨析编创者的这种“权力崇拜”,我们会看到构成其思想背景的是传统文化中的“君主至上”论。

熟悉中国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先秦诸子中除“庄学”外,多数都是为“千世主”而作的,【26】都是为统治者利益服务的。《中庸》说:“圣人能赞天地之化育”,荀子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27】在古代思想中,“圣”与“王”虽在理论上并不完全一致,但“王”可以超越限制通过修养而致“圣”。《礼记》说,礼乐是圣人根据天地的本性而制作的,“故圣人作乐以配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28】经过圣人构制,天地人终于和谐相配了。这就把君主抬到了“超人”的位置,皇帝被“圣化”了,被“圣化”的皇帝掌控着自然万物和社会进程,“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始终也”。【29】“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30】这些“历史悠久、意蕴博大”的思想,显然极其深刻地影响乃至主导了《康熙王朝》的编创。我们看到,不论是剪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还是光复台湾,征讨噶尔丹,康熙都是在“扫荡妖孽”,“行王道正气”,都是“顺应天命”、“替天行道”之举。质言之,由于康熙是君主,是皇帝,掌管着国家最高权力,他就成了“正气”和正义的化身,他代表着“天命”,是“道”在人间的体现。权力,将康熙推上神坛;权力,将康熙“圣化”。康熙自登基亲政之日起,便掌握了“道”,掌握了真理,而且掌握着“风向”,掌握着胜负,掌握着一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