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穿越清宫排行榜 > 第118章(第1页)

第118章(第1页)

然而,正如前面已提到的,在对知识者的敌视、轻篾与挖苦上,《康》与《雍》却颇为类似,剧中姚启圣和李光地两位“士子”的艺术形象,勾勒出编创者的这种思想态度。

让我们先来看姚启圣。

早在顺治2年,姚启圣即官至福建巡抚,然此人自恃才高,能言善辩,屡屡与上司争吵,被一再降职,康熙5年又遭裁撤,被贬至盛京(现沈阳)郊区一马场任九品“司厩”。不过,康熙重用的盛京提督周培公对姚很赏识,周临终前向康熙力荐姚启圣。

康熙找人打听姚启圣详情,待查明底细后,他下令关姚入牢:“好吃好喝供着,3个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说一句话,朕要把这只能言鸟憋个半死”。由沈阳回京途中,康熙让姚在冰天雪地里坐在四处漏风的囚车上,待其吃尽苦头,才让其进入龙辇,赏点心吃,又让其读御书。在行营一侧的简易牢房中,黎明时分,姚仍在读书,忽听一声咬牙切齿的诅咒:“朕真想杀了你!”姚抬头一看,康熙正隔栏站着,姚慌忙叩首,康熙接着说:“你心中仇满,因而几十年来,故作愤世嫉俗之状,嘲骂达官贵人,讥讽皇亲国戚,以大清之予,击大清之盾,却又屡屡游离法网之外。你并非不能做官,而是篾视满清官员,故意不守常道,情愿在荒原饲马,不愿入朝为官……朕最恨的就是你这种人,在心里已把你杀一千次了”。

长达3个月的幽禁,回京途中的一冷一暖,特别是这番“黎明谈话”,让姚启圣着实领教了康熙的驭臣之术,也体会了康熙的“知人之深”。康熙一行进京时,姚启圣已学会了奉承:“皇驾进京,好比雷霆万钧,却又寂静无声,难得啊!”康熙笑了:“这马屁嘛,拍得朕很舒服”。第二天,养心殿“经筵日讲”上,姚侃侃而谈,纵论宋明理学和安邦治国之道,而后献上收复台湾的“三必剿与三必抚”之策。虽然大臣们不满姚之“轻狂”,康熙却十分赞赏姚“见解深远”,他“封姚为福建总督,专务平台政略与战略”,执行“迁界禁海”之大政方针。姚连连叩首,自此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命,后来果然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查《清史列传》,姚启圣乃康熙2年举人,授广东香山知县,由于“擅开海禁”,被罢官,后随康亲王征剿耿精忠有功,“授浙江温处道”,后又协助打退海贼来犯,升为福建布政使,几年后,又被委以福建总督职。史料上虽说姚“素性乖张,举措轻妄”,可并无被贬去“饲马”以及和康熙面对面接触(特别是担任福建总督前)的记载。【34】可见,剧中姚启圣和康熙之间的种种故事,系由剧作者编创,如此,倒也更能看出剧作者的心计和用意。我们看到,康熙对姚启圣简直痛恨到了极点,在心里居然将姚“已杀了一千次”,即使对郑经和噶尔丹,康熙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为什么呢?因为未从内心归顺朝廷的姚启圣,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是一种对满族皇权的轻篾和对官场陋习的厌恶。这种“明道救世”、“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启圣之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在康熙看来便是妖言惑众,扰乱臣子之心,有动摇朝纲之害,他怎能不觉着如芒在背?以剧作者笔下之康熙的内心想法,天下士子应尽归朕用,不归朕用之士子,不如没有,或者干脆除之。可偏偏姚启圣的确才华超人,又熟悉福建情况,康熙正在筹措平台大计,此姚又非用不可,真让康熙烦恼不已。为了能让自姚身心俱归朝廷,康熙很是动了一番脑筋,软硬兼施,冷暖交加,恩威并用,多管齐下,最终将姚启圣整治得服服帖帖,甘愿效犬马之劳。再来看李光地。

容妃携女儿兰齐格格回福建省亲,遇上一位领着一群孤儿给皇帝上万言书的人,此人便是李光地,这些孤儿是执行“迁界禁海”政策的官吏们克扣朝廷赏银造成的。李光地乃当地学界名流,长得一表人材,甚得兰齐格格芳心。可李光地自恃清高,并不愿做官。康熙举办“博学鸿儒”考试,意在举贤用能,李光地不肯参加,被人五花大绑送来京城,可他还是不愿应试,意欲走脱,被兰齐格格当道拦住,几声娇骂,才如梦方醒。康熙早闻李光地大名,令后者不必考试,授其福建布政使衔,去解决“迁界禁海”的遗留问题。

收复台湾后,李光地奉召入京,任上书房大臣,书呆子气仍是不改。索额图与明珠两位朝廷重臣明争暗斗,在提名各省新任巡抚一事上,两人竞相拉拢李光地,都想让李把自己拟的名单报给皇上。李夹在索、明争斗之间,手足无措,左右为难,痛苦不堪,留下一份辞呈又想走人。被惊动的康熙召李光地及索额图、明珠入对。李如实秉告,索、明看情势不对,立即反攻,联合起来弹劾李光地:李在福建时的过失,来京后的疏漏,特别是“丁忧”期间竟与一女子私通,生下一婴,还是索额图代为收养,更不能容忍的是,李与此女私通时,竟能日日与兰齐格格情书来往……这些不仁不义不孝不情之举,被一一历数,件件坐实,李光地满头大汗,跪地告饶——秉公办事自命清高之人,原来也非正人君子。

查各种史料中关于李光地的记载,与《康熙王朝》对李的描绘几无共同之处,李在剧中的种种故事,多源于编创者的构想。真实的李光地,得到过康熙如下评价:“知之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亦无有过于李光地者”,【35】不想到了《康熙王朝》,他竟成了这样言行不一用情不专之人,竟敢欺骗皇帝女儿兰齐格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