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先后问世了。这两部电视剧,当然也代表着某些利益集团的政治抱负和历史观、哲学观,这毫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两部电视剧也能赢得其它社会阶层的欣赏与赞同?
事情的复杂性还在于:随着正统意识形态事实上的瓦解、当代权力体系运作的难如人意以及为世人诟病的腐败现象的蔓延,权力在许多国人眼中早已失去了曾经具有的道义价值,其合法性在一些社会边缘群体中受到更多的质疑,对权力的各种形式的反抗深刻地存在于社会和民间之中。可正是这个通常被称为“民众”的庞大社会群体,却又如此痴迷于表彰权力和颂扬权威的《雍》与《康》,津津有味地观赏着剧情的起承转合,更让人难以理喻的是,对剧中康熙、雍正专权擅断,王子、大臣们之间相互玩弄的阴谋权术,许多观众都抱着钦羡、赏识的心理,被深深地卷入剧情中。在不同的场合,我询问过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对于《康》的看法,这些人包括工人、农民、私营企业经理、退役军官、机关工作人员、政府官员、大学教师、报纸编辑等,除少数人对《康》持批评态度外,多数人对《康》报以激赏与好评。说实话,正是这众多的赞赏声才引起了我对《康》的格外注意,并不断地加重着我的忧虑,这种忧虑逼迫我追问:《康》热播现象的社会机理和大众接受心理原因是什么?
本文第三节曾详细分析了《康熙王朝》的“权力历史观”和“君主至上”思想,并指出,贯穿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是对权力和权威的崇拜。显而易见,吸引多数观众注意力的正是康熙大权在握的皇威和气势,正是一位“明君英主”在南征西讨统一中国时的果敢,以及在整肃朋党清除“奸臣”过程中表现出的杀伐决断和机智。质言之,中国民众对一位既至高无上又代表道义的好皇帝的不灭梦想,构成着《康》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社会心理基因。
孙中山先生对于国人心中的“帝王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他说过:“当我提倡革命之初,来赞成革命的人,十人之中,差不多有六、七人有一种帝王思想的,”他还指出:“现在虽然推翻帝制,成立共和政体,表面上固然是解放,但是人民的心目中,还有专制的观念”。孙先生的话当然一针见血,可这些话是80多年前讲的,从那时起,中国又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路程,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刚刚经过了“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上上下下都感到有必要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在这种特殊的情势下,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历史闪出的短暂空隙”,做了大量“启蒙”工作,向社会和民间阐扬“民主”、“人道主义”、“科学”的诸般好处。虽然进入90年代以后,社会政治形势发生了转折,可是,如果80年代的“启蒙运动”确有成效,又经过“市场经济”(据说这种经济天然导向民主)十年来的熏陶,按道理,中国多数民众已经应该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已经对权力的合法性有较清醒的认知,并懂得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被随意侵犯,同时,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也应保证公民能够有效地监督、制约各级权力的运行。这些主、客观条件如果具备,那么多数民众对《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这样的电视剧,只能是不屑一顾或哄然洒笑。
可是,目前发生的事情却恰好相反--《雍》和《康》先后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了。在我看来,这种情况虽让人忧虑,但也将以下两个重要事实显示出来:一、它在宣告了80年代启蒙运动破产和失效的同时,证明多数民众的思想意识正处在一种驳杂状态中,使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的工作有所指向;二、它证明了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着太多与&ot;权力&ot;相关的要害问题。
我们知道,相对于不断强化的经济领域内的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呈严重滞后状态,权力至今仍然在自我封闭的体系内运行,在现实中一直深入到民众日常生活里的权力,基本上不受民众的制约。【39】权力的分配和决策过程,仍然是神秘的、普通人无权过问的,法律中规定的人民代表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制约权力,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落实贯彻,各级政府官员的任免和奖惩,一直由其上级机关决定,下级官员和民众无法干预。正是因了权力运行的这种封闭性,许多官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无所忌惮地四下“寻租”,在承包、股份制改造、出售国有中小企业等历次经济改革中,不少官员借机贪占公有财产,“享受社会主义免费午餐”而一夜暴富。【40】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些人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将其贪贿所得的一部分送给上级官员,“拉其下水”,一般情况下便可确保太平无事。在对上级毕恭毕敬的同时,对待下级属员和基层群众,许多官员却露出了本来面目,动辄指责和斥骂,有些人更利用权力对民众百般盘剥,滥收各种费用,以中饱私囊。这些人早已不是什么“人民公仆”,而是地地道道的贪官污吏,他们与古时的贪官没有本质差别,只是更贪婪,贪贿的手段和花样更多而已。
近年来,迫于公众和舆论的压力,同时也是出于维护执政党政治声誉的考虑,权力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了“自我矫治”,一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官员被绳之以法,受到严厉惩治,但这无法改变腐败已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局面。而且,相较于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安排”的组织化腐败,【41】被查处的官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且多是一些平时不加检点,为人张狂,也没有更深政治背景的人。显然,腐败在今天已不是个别或一批官员“个人素质差”的问题,而是现今社会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的定律,在当代中国再次得到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