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秋,德意志工人党只有55名党员,1922年初,纳粹党发展到6000名党员,到1923年11月,增至55万名。其成员的主体成份,是以小资产阶级分子为主的中下层民众。综观纳粹党员的社会成份以及二十五点纲领的内容,可以确认,早期的纳粹党是一个反动的小资产阶级政党。
啤酒店暴动
1923年鲁尔危机发生后,纳粹党决定趁着国内局势动荡,着手推翻魏玛共和政府。2月初,它同&ldo;德国旗帜&rdo;、&ldo;下巴伐利亚战斗联盟&rdo;、&ldo;慕尼黑爱国协会&rdo;和&ldo;高地联盟&rdo;4个武装的&ldo;爱国团体&rdo;结成&ldo;祖国战斗团体工作联盟&rdo;,由希特勒担任政治领导。5月1日,纳粹党及其联盟者借口要破坏工人政党和工会组织的示威游行,准备发动武装暴乱,后因军方反对未遂。9月2日,在纽伦堡举行了庆祝德国在色当战败法国53周年示威集会,会后,德国各信奉法西斯主义的团体和军国主义团体结成了&ldo;德国人战斗联盟&rdo;,由希特勒任政治领导。
由于《人民观察家报》连篇累牍地刊登反政府的煽动性文章,自9月26
日起已受权执行&ldo;紧急状态法&rdo;的陆军首领泽克特下令巴伐利亚政府取缔该报。巴伐利亚邦全权代表卡尔和驻守该邦的第四师师长洛索夫将军拒绝执行这一命令,并同邦警察局长赛塞尔一起策划使巴伐利亚脱离德国。他们为了利用&ldo;德国人战斗联盟&rdo;的力量,着手同希特勒合作,并考虑让希特勒在未来的政权机构中担任&ldo;政治旗手&rdo;。但是,希特勒向往的是&ldo;大德意志国&rdo;,反对分离主义,另外也担心卡尔和洛索夫最终会把他抛弃,于是决定仿效墨索里尼的&ldo;罗马进军&rdo;,着手首先夺取巴伐利亚的统治权,然后以此为基地,向柏林进军,在全国建立纳粹统治。
11月8日晚,希特勒在鲁登道夫的支持下,率领武装的纳粹党徒闯入慕
尼黑贝格勃劳凯勒啤酒店,宣布实行&ldo;民族革命&rdo;,扣留在那里出席集会的卡尔、洛索夫和赛塞尔,逼迫他们一起组织新政府。希特勒向集会者宣布推翻魏玛政权,在慕尼黑成立全国临时政府,自任政府首脑,鲁登道夫为全军总司令,洛索夫为国防部长,赛塞尔任全国警察局长,卡尔任巴伐利亚执政官,并声称临时政府将向罪恶的渊薮柏林进军,&ldo;拯救德国人民&rdo;。这一事件史称&ldo;啤酒店暴动&rdo;。
然而,当晚卡尔等三巨头逃脱,遂即声明同政变者划清界线,并勒令取
缔纳粹党、高地联盟、德国旗帜等团体。随后,巴伐利亚政府迁往累根斯堡。希特勒为了挽救败局,在鲁登道夫的劝说下,于翌日中午组织了&ldo;德国人战斗联盟&rdo;部分团体的二三千名成员,向慕尼黑市中心行进,打算占领城市。队伍在统帅府大楼附近遭到百余名武装警察的阻拦,双方发生枪战。希特勒及其党徒在混战中逃散,鲁登道夫被捕。
&ldo;啤酒店暴动&rdo;是纳粹党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夺权尝试。由于当时德国统治阶级不希望改变政体,纳粹党的规模和影响也比较小,政变缺乏群众基础,而垄断资产阶级和国防军对纳粹党的政治态度又不甚了解,因此政变很快遭到失败。不久,希特勒被捕入狱,纳粹党在全国范围内被取缔。
第五节魏玛共和国的相对稳定时期
经济的恢复和繁荣
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德国政府进行货币改革,稳定了马克,使外国资本,尤其是美国资本源源流入,德国经济开始恢复和繁荣,1924‐1929年魏玛政府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据统计,1924‐1930年,德国共获得外国贷款和投资326亿马克,其中长期信贷108亿,短期信贷150亿,其他投资68亿,尽管贷款利息较高,年率约达65‐10%,但它解决了德国经济恢复中资金奇缺的难题。据统计,在上述时期内,外国长期贷款及投资相当于全德新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0%。随着金融秩序的逐渐稳定,德国企业重现活力,为了节省劳动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大批资本家和工程师横渡大西洋,去美国学习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各企业纷纷实施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采用新式机器、流水作业法或传送带作业法,改善&ldo;泰罗制&rdo;,使用工时测定法。生产专业化和
产品规格化、标准化也在全国推行。
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德国经济自1924年起即迅速恢复,到1927年工业已接近战前水平。1925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为597亿马克,1926‐1929年分别为614亿马克、675亿马克、705亿马克和702亿马克。若按人均国民收入计算,1925年为913马克,1926‐1929年分别为940马克、1048马克、
1120马克和1107马克。在工业内部,重工业的恢复发展快于轻工业,工业
总产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1925年为545%,1928年增加到585%。农业的比重日益下降,工业的比重日益上升。
一战后,德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遇到了较多的困难。由于《凡尔赛条约》,
德国领土的13%被割让,人口损失10%,导致东部地区农村人口稀少,农业经营粗放,因而全国主要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和收获量,以及牲畜存栏数,迟迟达不到战前水平。政府曾设法资助农业经济,设立一种称为&ldo;东援&rdo;的特别基金,但这笔基金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大部分被贪污挪用,成了&ldo;用来收买官员的资金&rdo;。此外,政府还致力于向农村疏散人口,从1919年至1932年间,通过国家援助和私人移民公司,解散了约16无力偿清债务的大庄园,相应地建立了57000多个移民农场,共占地150万英亩。同时通过发放低息贷款,鼓励农户采用机器,实现农业机械化。但是,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而且导致农产品成本较高。为了解决国内粮食及工业原料不足的困难,政府降低进口税率,从国际市场上输入粮食和原料,在1930年以前,德国每年需要进口40亿马克的农产品,结果影响了外贸收支平衡。特别是1925年以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严重地冲击高成本的德国农产品,造成国内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状况日益恶化。到1928年底,东部25农庄是负债的,其中许多农庄的负债额高达本身资产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