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地骨皮、生地、炙龟甲、牡蛎粉、棕榈炭、阿胶、焦栀子、地榆、黄芩、藕节、甘草)。
2。虚热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生地、熟地、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
(二)肾虚
1。肾阴虚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合二至丸(旱莲子、女贞子)。
2。肾阳虚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疗原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杜仲、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
(三)脾虚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固冲汤(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棕榈炭、五味子)。
(四)血瘀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治疗原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崩汤(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龙骨、牡蛎、海螵蛸)。
七、闭经
闭经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指年龄超过18岁尚未来经者;继发性是指月经初潮以后至绝经之前这一段时间内(除妊娠、哺乳外),超过6个月不来经者为继发性闭经。要经过妇科作全面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原因,作出明确诊断。中医也称“闭经”,有虚实之分。虚者由于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因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一)肝肾亏损
临床表现:月经后期量少,逐渐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足跟痛,阴部干涩,心烦少寐,颧红唇赤。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肾益阴,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菟丝子、杜仲、当归)。
(二)气血虚弱
临床表现:月经周期延迟、量少、色淡红、质薄,渐至经闭不行;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
(三)肾气不足
临床表现: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性欲淡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山药、人参、熟地、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