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里宾特洛甫说,走向战争的趋势于1940年6月中旬开始,当时苏联事先不打招呼就突然占领整个立陶宛,包括在德国势力范围内的那条狭长地带。接着苏联政府381又事先未和德国政府磋商,就于6月27日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这种&ldo;快速行动&rdo;又使希特勒大吃一惊。苏联对布科维纳的要求,使希特勒特别感到吃惊。里宾特洛甫又说,1940年秋初希特勒开始接到苏联军队在俄国西部边境集中的消息;8月间他对苏联的意图已越来越不能安心;并且他受到&ldo;包括党员在内的某些方面人士&rdo;的煽动。里宾特洛甫说希特勒特别重视罗马尼亚石油问题,他断言&ldo;如果俄国在那里动手,我们就不得不依靠斯大林的善心来进行战争了&rdo;。
里宾特洛甫的&ldo;秘书处长&rdo;埃里希?科尔特和里宾特洛甫意见相同,认为是1940年6月27日俄国致罗马尼亚的最后通牒引起了走向战争的趋势。从7月初起,希特勒改变了对苏联的态度,已可看得很清楚。在这以前,他曾下过指示,劝告意大利人改善和苏联的关系,可是现在他竭力阻止他的盟友这样做。不过,据科尔特说,1940年8月30日轴心国根据维也纳议定书给予罗马尼亚的保证,才是希特勒直接针对苏联采取的第一个确有故意的措施。
第三节俄‐德的政治关系
1940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2日
前节结尾处所举的证据似乎说明,自1940年6月27日苏联政府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至8月30日轴心国作出决定,在罗马尼亚满足了俄国、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对它的要求以后,决心要保证它的剩余领土的完整,在这两个月期间,希特勒已经决定尽可能早地进攻苏联。
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是德国政府给苏联政府造成的一系列不愉快的意外事件中的第一件。第二件意外的事件是9月21日宣布,德国军队将于次日在芬兰登陆。第三件是9月26日宣布即将签订德、意、日三国公约,这个公约实际上于9月27日就签字了。关于三国公约的谈判是由德国倡议的,它在将近8月底时采取了第一个382步骤。当时德国正处在向罗马尼亚提供保证的前夕,两个日期的巧合说明苏联政府很有理由要怀疑德国这些行动都是针对苏联的。然而德国政府竭力向苏联政府解释,德国有必要同罗马尼亚、芬兰以及日本和好,同时尽可能消除这些行动中的每一次行动必然要在克里姆林宫里引起的不安。舒伦堡9月1日报告,莫洛托夫听到宣布轴心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时,反应强烈;于是里宾特洛甫发来一件为德国辩解的备忘录,对莫洛托夫指责德国政府事先不和苏联政府商量而违犯了德苏协定第三条进行驳斥。这个文件根据舒伦堡的意见作了一些修改以后,于9月10日递交莫洛托夫。再则,在德国对苏联政府的声明中,把正在运往芬兰的德国军队说成是路过芬兰前往挪威的,以加强德军在那里的防务,对付英国从空中袭击。第三,三国公约被说成是&ldo;完全针对美国的战争贩子&rdo;,甚至对美国也不追求任何侵略目标。公约的唯一目的,说得更恰当一点,是使那些竭力主张美国参战的人清醒过来,明确地向他们表示,如果他们卷入目前的斗争,就必然要同三个大国对敌。……从谈判一开始,这三个缔约国就完全意见一致,认为该联盟决不影响其盟员各自和苏联的关系。为了同时也清除外界对这一点的任何怀疑,条约中特别加进一条,规定各缔约国和苏联之间现有的政治关系(状况)不受本条约的影响。因此,这一附加条款意味着,不仅三个国家和苏联之间签订的条约,特别是1939年秋季缔结的各项德苏条约,将继续完全有效和充分履行,而且这一条款普遍适用于对苏联的全部政治关系。
在同一文件中,里宾特洛甫告诉莫洛托夫,他不久将邀请莫洛托夫回访柏林,&ldo;就确立未来的政治目标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磋商&rdo;。
希特勒参与了这种继续抚慰苏联政府让它放心的政策,就这一点而言,毫无疑问他是不诚心的,因为事情似383乎很清楚,这时候他已经决定要进攻苏联了。另一方面,事情似乎也很明白,舒伦堡不知道希特勒的意图,他仍一心一意地想尽自己的力量保持这两个大国之间的良好关系;看来,同样可能的是,里宾特洛甫的意图和舒伦堡一样,虽然他对希特勒的意图不会不知情。里宾特洛甫在《回忆录》中声言,他曾警告希特勒不可发动一场预防战,当时希特勒表现出&ldo;明显的困恼和激动&rdo;;里宾特洛甫还提到,他于1940年10月13日写信给斯大林,在信中提出,邀请莫洛托夫访问柏林,他的动机就是希望避免战争。这可能是实话。因为1939年8月23日俄德协定的签订是里宾特洛甫到那时为止的外交经历中最大的成就,因此他使德苏谅解获得成功有一种个人的既得利益,尽管这种谅解对希特勒来说是一帖苦药。
苏联政府方面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感到宽慰或者放心的。9月10日,莫洛托夫收到舒伦堡交来里宾特洛甫备忘录的最后文本时,他仅仅说将用书面答复,并说&ldo;苏联政府仍然认为德国政府在维也纳的行为不完全守信用, 因为〔德国政府〕不可能不清楚苏联政府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有利害关系&rdo;。9月21日,莫洛托夫交给舒伦堡一件备忘录,答复舒伦堡9月10日交去的里宾特洛甫的备忘录。莫洛托夫的备忘录和里宾特洛甫的备忘录一样,进行辩解,而篇幅只有它的一半。在他所提的各点之中,有一点是反对里宾特洛甫的如下论点:苏联政府在对比萨拉比亚的要求得到满足以后,已含蓄地表示它对罗马尼亚的其余部分不感兴趣,从而解除了德国按俄德协定第三条规定应承担的义务,即德国如对普鲁特河西南的罗马尼亚领土采取行动,应先和苏联政府商量。莫洛托夫又提出,6月23日舒伦堡曾请他在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不要采取行动,让德国政府有充分时间了解苏联政府的这些要求,当时舒伦堡承认,&ldo;根据条约第三条双方互相打招呼和商量的义务&rdo;,也&ldo;适用于东南欧和巴尔384干的国家&rdo;。莫洛托夫的最后这一招是击中要害的;可是这种备忘录的来往,象1923年寇松‐普安卡雷的来往信件那样,除了弄得关系更坏而外,不可能有其他的效果。莫洛托夫在最后一段写道:&ldo;如果德国政府认为互不侵犯条约第三条〔该条规定在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应互相协商〕有某些不方便和受限制的地方,苏联政府准备就修改或删除这一条的问题进行谈判&rdo;。他在拜会舒伦堡递交备忘录时,又在口头上把这一点重复了若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