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德国驻莫斯科的代办向莫洛托夫宣读里宾特洛甫关于即将签订德意日三国公约的声明时,莫洛托夫提出要求说,根据1939年8月23日的俄德协定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苏联政府有权在三国公约签署以前看到它的文本,以便表示意见,而且也有权秘密地获知附于该公约的任何秘密议定书和协议。在这次会见中,他要求得到关于德军从芬兰过境的德芬协议,包括其密约部分。&ldo;他要求知道该协议的宗旨、针对什么国家、以及为什么目的服务。&rdo;这项要求也是以俄德协定的第三和第四两条为根据的。同时,莫洛托夫对于里宾特洛甫将致函斯大林并邀请莫洛托夫访问柏林的消息,表示满意。10月2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德国驻莫斯科代办告诉莫洛托夫,德芬协议是针对英国的,如有需要的话,可让他得到协议的文本。关于三国公约,代办告诉莫洛托夫,没有秘密议定书,也没有任何秘密协议,并说,他可以从这时已经公布的公约的条艾看出,它的条款明确地排除了俄德协定第三条和第四条能够适用的一切情况。
10月4日,莫洛托夫要求德国代办对德芬协议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假如他看到了德国外交部1940年10月8日的一项备忘录的话,他对德芬关系将更加关注,385该备忘录提到德国政府已经从芬兰政府方面取得一项特许权,让它开采芬兰北冰洋海岸线上佩特萨莫的镍矿,作为德国对芬兰供应武器的报酬;备忘录还提到,鉴于镍的价值和佩特萨莫的地理位置靠近挪威的基尔克内斯,而那里有德国驻军,芬兰人这时一定被迫要抗拒苏联政府提出的开采镍矿的要求。10月10日德国代办通知(他根据柏林的指示,显然敷衍了事地这样通知一下)莫洛托夫,说英国报纸上报道的所谓有相当多的德国武装部队调往罗马尼亚,是不确实的,但确实有&ldo;一个德国军事代表团,连同德国陆军派出的一些教导队&rdo;,应罗马尼亚政府根据德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而提出的要求,被派往罗马尼亚。莫洛托夫询问在罗马尼亚的德军兵力有多少。这是1940年10月13日里宾特洛甫写信给斯大林时俄德关系发展的情况。
在这封信里,里宾特洛甫在所谓英国的计划上大做文章,他说英国既要把苏联拖进战争和英国妙在一边。
又要轰炸巴库和巴统。尽管这些说法互相矛盾,却适合里宾特洛甫的需要;因为他接下去就把1940年夏天以来所有不合苏联政府口味的德国举动,都说成不是针对苏联的安全,而是针对英国继续想要扩大战争范因的企图(他说,英国拒绝希特勒1940年7月19日的和平建议。
就注定了最终要彻底被打垮)。里宾特洛甫借口德国需要对抗英国方面这样的举动,为德国同瑞典和芬兰缔结军队过境协议,签订解决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问题的维也纳议定书,以及派遣&ldo;附有德军教导队&rdo;的德国军事代表团到罗马尼亚等进行辩解。至于三国公约,他说其目的是阻止美国不要因英国求援而介入战争,站在英国一边。
此项公约&ldo;完全不是针对苏联的&rdo;。相反地,它是促使四国协商谅解的序曲,四国中的第四个伙伴就是苏联自己。
&ldo;总而言之,我可以说,元首的意见也是如此‐‐看来四大国‐‐苏联、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的历史使命,是要采取一种长期的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它们的利益范围,从而引导它们民族的未来发展走上正确的途径。&rdo;
不知莫洛托夫是否能来柏林谈谈这个问题?
这封信由舒伦堡于10月18日递交,不是交给斯大386林本人,而是交给了莫洛托夫;斯大林于10月22日用私人情答复说,莫洛托夫接受德国的邀请。然而,里宾特洛甫的这一行动虽在乌云中拨开了缝隙,但在莫洛托夫抵达柏林以前,天色又变得暗淡了;因为,俄国人于11月2日提出抗议,抱怨德国不愿意把战争物资运给苏联,却运给其他国家,包括芬兰在内。
莫洛托夫按时于1940年11月12‐13日在柏林和希特勒及里宾特洛甫会谈。奠洛托夫尽让德国人说话, 他自己的一些简短插话,则十分尖锐。
11月12日会谈了两次,第一次希特勒不在场;里宾特洛甫一开场就吹嘘德国当时的实力。&ldo;英国被打垮了&rdo;,&ldo;美国即使卷入战争,对德国也完全无关重要&rdo;,因为&ldo;德意两国决不再容许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人登上欧洲大陆&rdo;,因为德国海军将保证使美国运来的物资能够到达英国的为数极少极少。德国没有受到什么重大的损失,非常强大。&ldo;因此,轴心国家现在考虑的不是怎样可以打赢战争,而是如何能够更快地结束这场已经赢了的战争。&rdo;
里宾特洛甫如此描绘了到英国不得不投降时希特勒仍然可以随意动用的德国军事力量以后,提出他希望和莫洛托夫做的交易。&ldo;元首现在认为……按极其概括的线条在俄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之间……划定……势力范围,是有好处的&rdo;。三国公约的三个签字国都在转向南面。里宾特洛甫&ldo;不知道是否俄国早晚也会转向南面,取得对俄国非常重要的通往公海的天然出口&rdo;。这时候莫洛托夫问里宾特洛甫指的是哪个海,引诱他说出他的意思不是指爱琴海和东地中海。里宾特洛甫问,难道不能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那个方向找到对俄国最有利的出海口吗?难道俄国在亚洲这一部分的某些其他希望也不能实现吗?里宾特洛甫顺便指出,在亚洲的这一部分&ldo;德国完全没有利害关系&rdo;;在1940年11月12日,这句话莫洛托夫听上去一定会感到预兆不祥,想起1939年8月23日俄德协定附加秘密议定书的第三条中,德国也曾声明它在381东南欧完全没有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在纳粹的嘴里,这句话或许预示着恰恰相反的意思。无论如何,德国还没有利害关系的那一部分亚洲地区,这时显然不包括土耳其。莫洛托夫的发问把上耳其这个题目提上了里宾特洛甫的议事日程。里宾特洛甫说,他相信在俄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采取了共同的立场以后,应该逐步地引导土耳其靠拢这四个国家。他主动他说,俄国有权使它的军舰和商船比以前更为自由地进入地中海;可是,显而易见,在政治方面,他心目中苏联在土耳其的地位至多是参加共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