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时,会谈进行得很顺利,但是,正如美国国务院所说,这还仅仅接触到问题的边缘。在华盛顿,赫尔于11月24日告诉日本大使,美国政府认为自己没有义务要提出改善两国关系的措施。这清楚地表明了,如果561日本想在同美国的商务关系上采用它所希望的暂行办法,那就得作出某些实质性的让步。
12月18日,举行了第三次会谈,这一次,野村宣布日本政府打算再过大约两个月将长江向各国航运开放。
但是他又说,由于在中国的军事行动,暂时很可能不得不强加某些限制。在经济垄断和日本在华发行通货的问题上,野村含糊其词;显然,在这些问题上,军方将不会让步。与此同时,野村提出一个暂行办法,以指导1940年1月26日以后的日美商务关系,他极力主张,为此而举行的谈判应毫不迟延地立即开始。日本已经作出了让步, 这时想要美国投桃报李。日本报刊评论说,日本已经送了美国&ldo;一份圣诞厚礼&rdo;,美国这时总该将商务条约展期作为报答吧。日本有些民族主义色彩较浓的报刊对于日本作出让步感到不快,宣称外国在内河的航行权乃是旧秩序的残余,同日本要建立的新秩序是根本不相容的。
这些报刊还预兆不祥地说,假如美国的反应不象预期的那样,野村将招致严重后果。在上海,日本军方发言人宣称,外国人的&ldo;挖苦、怀疑态度&rdo;,将激怒日本的公众舆论,妨碍日本作出更多的让步。
但是,当日本人在大谈特谈他们的&ldo;慷慨大度&rdo;时,有关的外国商界却倾向于认为这份&ldo;圣诞礼品&rdo;是过分菲薄了。长江将只开放到南京为止,这意味着富有价值的中游一段,包括芜湖、汉口这些重要的销售中心,将仍然被日本人垄断。而且,这种受到约束的外国航运业务,甚至也要受到日本军方的限制,外国商界有长期令人痛心的经验,知道这可能会要承受多么大的负担。因此,外国航运界对日本的声明显然缺乏热情。
美国国务院在12月11日决定,等1911年的条约满期以后,暂时不对日本的货物或商船征收差别进口税或吨位税。国务院提出要利用格兰特总统原先在1872年发表而后来一直没有废除的一项声明,来达到暂不这样征税的目的。格鲁在2月18日接到了这样的通知,但同时又接到指示说,美国政府认为,在商业往来中,包括562美国同第三国的贸易在内,应一视同仁,对此事先取得谅解,乃是谈判新商约的必要前提。
同一天,格鲁大概在同野村会谈之后,向国务卿建议,由美国政府提出一个暂行办法,或是提出举行谈判订立新约,新约的批准应以日本履行它已经作出的诺言为条件。他认为,这样一个步骤将能支持日本政府顶住军方批评政府的人,因为倘若野村的建议遭到断然拒绝,那些人将更加振振有辞。赫尔不同意。他认为,日本政府同日本军方没有重大的意见分歧,他还认为,无论如何,要是军方不赞成政府,没有一个日本政府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因此,在罗斯福总统的同意下,赫尔在12月20日答复说,美国政府不准备就缔结新约举行谈判,同时在目前也宁愿把采取暂行办法的问题搁置起来暂不解决。
不过,美国通知野村说,原有条约的满期,不会造成中断商业往来或改变吨位税和关税。华盛顿在这些问题上将保持行动的自由。
同一天,12月20日,对输出炼制优质航空燃油的资料和设备,实行了&ldo;道义上的禁运&rdo;,这些东西,日本有关方面一直在想方设法从一家美国厂商弄到手。日本在1940年1月6日提出了抗议,结果赫尔和日本驻华盛顿大使堀内相互进行了尖锐的指责。
12月22日在东京进行第四次会谈时,野村向格鲁表明,他对美国的反应感到失望,他再次催促要与对方协商一个暂行办法,该办法的草案已发给堀内,准备在适当时候送交美国国务院。格鲁在答复时显然说得很明白, 希望日本多多尊重美国根据条约在中国享有的权利和利益。12月27日的日本报纸《报知新闻》和《读卖新闻》说,美国正在要求开放南京上游的长江,取消日本在华中和华北实行的汇兑管制,改组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
但是,野村已经作出了军方所能允许的最大让步,而563且,他正遭到他的对手们日益强烈的反对,说他在&ldo;绥靖&rdo;美国。12月27日,军界和政界有五百多知名人士在东京集会,通过决议,特别反对再向英美作任何让步。这些人中间,有曾在平沼内阁担任外相的有田。面对着这场酝酿中的风暴,阿部和野村都无法取得进展。格鲁和野村此后似乎都没有再举行过会谈,1940年1月中旬,阿部内阁倒台。接着上台的是以海军大将米内为首的内阁,有田再度出任外相。
1月18日,有田通知格鲁,他已指示日本驻华盛顿大使同美国国务院继续研究原有商约满期后的商务关系问题。第二天,有田宣布,新内阁将履行其前任对开放长江所作的保证。但是,两个国家的观点如此分歧,无法弥合,有田未再继续格鲁和野村先前一直在进行的会谈,他后来告诉格鲁,因为他觉得要在这时候谈判新的商约是白费劲。在华盛顿,美国通知日本大使,不能议定一个暂行办法。因此,在1月26日以后,美日两国之间的商务关系就不再遵守任何条约规定,而是过一天算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