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有田在日本国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开幕之际发表的外交政策演说中,宣布日本无意排除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华的合法权益,但是这些权益不免要受到军事行动的影响。他宣称,日本政府已竭力避免损及外国的利益,甚至不惜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不利地位。他声称,没有商约的局面是不稳定的,为相互的关系普遍地带来了困难,这是不合乎日美两国需要的,日本将再作进一步的努力,争取缔结一项新的商约。
在此期间,日本报刊对美国一直在进行谴责。连一向观点稳健的《中外商业》也在2月9日说,美国正在推行一种故意敌视日本的政策,而同一天的《朝日新闻》则极力主张全国要防备出现&ldo;最坏的情况&rdo;,声称日本一定不能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说美国的目的是要使日本无法建立东亚新秩序。
564由于野村虽答应开放长江却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暂行办法,也由于他胆小懦弱,在对方是否会作出相应让步尚无把握之际就单方面作出让步而遭到了严厉的抨击,因此米内内阁的语气比较强硬。2月17日,有田在国会说,日本政府不受其前任发表过的声明的约束,3月4日,陆相畑大将在国会宣称,长江是否开放以及何时开放,决定权掌握在军方。反对重新开放长江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在日本《改造》杂志二月号刊载的一篇异常坦率的文章中表露了出来。文章的作者指出,恢复他国商行在长江的自由竞争,将毁掉许多已经创办的日本企业。其中包括华中缫丝公司,由于上海的中国缫丝业已经被迫暂时停工,这家公司在当时几乎完全垄断了丝的原料。日本的棉纺和航运公司也将受到损失,而别国具有外汇价值的货币进入中国市场流通,将对日本的军用票产生有害的影响。
日本驻华军官中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宁可打仗也不向美国让步,日本至多只能准许美国以日本控制的工商机构为媒介与中国通商,象在满洲国那样。而这种办法恰恰是美国‐‐以及英国‐‐一再提出抗议表示反对的,因为它否定了通商机会均等的原则。但是,日本政府不会也不能在这件事上让步,就连野村已经答应的在长江问题上作出非常有限的让步,也仍然不能兑现。
反之,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也强硬起来。赫尔认为,日本竭力要使欧洲的交战国家撤走军队和军舰,以及日本扶持汪精卫政权,进一步证明了日本军方和政府都决心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满洲国。1940年4月和5月,当日本开始表明关心荷属东印度的前途时,华盛顿认为,这是它对那个地区也怀有侵略野心的证明。这些事态的发展加强了赫尔的决心,只要日本仍准备谈判,就继续同它谈下去,但是不向它作实质性的让步,&ldo;使它猜不透&rdo;美国的意图。
4月26日,有田向格鲁提出建议,这预示会谈将565在东京恢复,但在上述情况下,不能期望谈判会有什么结果。6月初,日本外相和美国大使开始商谈,范围涉及两国之间的一切争论。在会谈中,有田再度建议商定一个临时的商务暂行办法,并提出美国停止援助重庆政府以及同中国的新秩序合作等问题以供讨论。他还建议把整个太平洋划分为日本势力范围和美国势力范围,由两国采取一致行动予以维持。
这些建议等于要美国承认日本在东亚和西太平洋的霸权。赫尔不赞同这些建议,他一如既往仍然坚决反对任何这样的发展,并想使日本放弃它的帝国主义打算。但要为此目的而对东京增加压力,则时机尚未成熟。当务之急是要阻止日本和德国合作。因此,会谈乃继续下去,目的在故意拖延时间,而不是希望真正达成协议。会谈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没有任何具体的结果,直至米内政府下台为止。实际上,野村在上年11月倡议的商谈,已足以表明日美两国观点的根本分歧,要解决这一分歧,不是一方改变立场向对方让步,便是诉诸战争。双方这时都还不希望发生后一种情况,因为双方都在注视着欧洲局势的发展,等待着事态演变的结果。
第四节英日关系
1939年9月至1940年7月
在欧洲战争爆发的头几个月中,日本的舆论在对待各交战国的态度上是有分歧的,但在支持日本政府推行的不卷入欧洲战争的政策上,却完全一致。亲轴心派仍然畅言无忌,渴望同德国缔结军事条约,由于当时对德苏协定群情愤慨,使他们不能取得多少进展。波兰迅速被德国击溃,英法按兵不动,都被德国的对日宣传以及崇拜德国的日本人大加利用,反之,盟国海军所确立的全面的566制海权,未尝不对日本海军界产生了影响。甚至对德国征服波兰一事,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有些日本人同情波兰,认为日本同波兰的关系一贯友好,特别因为日本一向把波兰看作西方防御苏联的堡垒。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心目中,对苏联的畏惧和猜疑仍然居于支配地位,再加上还有些惊恐,生怕在这场战事中,苏联在欧洲的几个对手也许都会打得筋疲力竭,而使苏联成为主要的得益者。此外,日本人还正在为可能发生其他的情况而担忧。一种情况是欧洲的战争可能陷入僵持的和局而很快结束。在&ldo;假战&rdo;期间,这种情况似乎很有可能出现。另一桩使日本人焦虑的事是,预期德国在欧洲得胜之后,将要进而觊觎远东,同日本的意图发生冲突。在1940年春天和夏天德国似乎快要获得全胜的时候,这种忧虑对日本的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述种种相互矛盾的期望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