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可能埋下隐患,从你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投机取巧只能令你日益堕落,只有勤奋踏实、尽心尽力地工作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情绪,才能助你成功。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事实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富。
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就会大打折扣。做事不能善始善终、尽心尽力的人,其心灵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因为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一面贪图享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后悔不已。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方向上一丝不苟,比草率分心、在多个方向发展可取。因为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品格、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有很好的想法,但只有那些在艰苦探索的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样,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一位员工付出努力,勤奋刻苦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重要,而你的勤奋的态度会为你的前程发展铺平道路。
命运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劣势。
勤奋敬业的精神是你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基础,它更像一个助推器,把自己推到成功面前。如果有一天你终于成功,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这是我刻苦努力的结果。”
与之相反,懒惰是成功的天敌。你可以问自己:我能不能够靠自己生存下去?认真地问自己,不要给自己放宽条件。
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奋。在这个世界上,投机取巧是永远都不会到达成功之路的,偷懒更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即使你从事着最卑微的工作,只要你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你的整个灵魂必将化为一种真实的和谐!疑虑、欲望、忧伤、懊悔、愤怒、失望等都将不存在,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勤奋是成为优秀员工的基础
一个永远勤奋而且尽职尽责的人,将会得到领导甚至每个人的赞许和器重,同时,你也会为自己赢得一份重要的财产——自信,你会发现自己的才能足够赢得他人甚至企业的器重。
懒惰会让你的心灵变得灰暗,会让你对勤奋的人产生嫉妒。一个懒惰的人只会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别人获得了财富,他会认为这不过是别人比自己更幸运罢了,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有学识和才智,则说那是因为自己的天资不如别人。懒惰的人最大的恶习就是拖沓。把头一天的工作拖延到第二天,这种工作习惯让任何人都无法对他产生信任。对一个渴望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拖延会让你裹足不前。
拖延对我们宝贵的生命是一种极端的浪费。如果把你一天的时间记录下来,你会发现,拖延不知不觉地消耗了你大部分的时间。
你必须把拖延这一恶习从你的性格中连根拔除,这种把你应该在一周,甚至一个月和一年前早该完成的工作拖延到明天再做的习惯,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你的生命。如果你不把这一习惯彻底铲除,成功对你来说将遥不可及。
要克服这种恶习,你应该养成主动工作的习惯,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
每天确定一项明确的工作任务,在你的领导尚未指示之前就主动去把它做好。
每天至少做一件对他人有价值的事情,且不要在乎是否有报酬。
每天告诉别人养成主动工作习惯的意义,至少告诉一个人以上。
如何勤奋积极地工作
你若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功,就必须更加勤奋努力。勤奋是获得更多成功的重要条件,它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如果缺少它,天资再好,结果也等于零,这是因为天资永远弥补不了懒惰的缺陷。
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帮助你把梦想变为现实,成功者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超时工作。丘吉尔在二战期间一天工作16个小时,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具有过人的精力,她是一个“靠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的女士”。她很少度假,每天睡眠不超过五个小时,她从低微的下层工作开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由此可见,勤奋工作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安排好你的工作日程
假如你没有一个日程本,就去买一本,并开始安排你的日程,要随时做笔记,将下一步计划要做的事情记下来,不要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不要等到事已临头或即将临头才临时抱佛脚。你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在完成当天工作的同时,也应挤出点时间把第二天的事情安排好。
玛丽?韦尔斯?劳伦斯是一名通过自己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美国女领导,她是韦尔斯—里奇—格林广告公司的董事长,她明白怎样使自己每天的工作更富有成效。她精通生意经,因而在商业界具有很大影响。她的公司现在的年营业额为二亿五千万美元。但刚开业时只在纽约的一家饭店里租了一间房子,只有她母亲替她接电话,两个人甚至连午饭的时间也不休息,十六年过去了,至今她仍在办公室里吃午饭。“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就像很多人经营自己的生意一样,不得不那么做。”一次她对《时装》杂志的一位记者说:“我虽然没有实际去拟定各种图表,但是我在脑子里已把一切都考虑的很周密。”